穿书吧 > 都市小说 > 满级考古大师 > 三百五十章 王都
  列车上的暴风讨论,让社科院考古所的各位精英们,度过了一趟愉快的乘车之旅。

  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对考古遗迹进行各种猜测和讨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不过,这些讨论也好,猜测也罢,都是没办法确定的事情。

  或者说,现阶段的证据,还不够去证实他们的想法。

  就比如以前的【曾随之谜】,关于曾国和随国,到底是两个国家,还是根本就是一个国家。【穿】 【书】 【吧】

  这个话题争论了几十年,两方都有支持者。

  但是,一直以来都没办法去证明,到底哪方的想法是对的。

  因为缺乏关键性的证据。

  一直到陈翰在曾国贵族墓葬群找到了关键性的证据,找到了写有“随”字的文物后,这个争论才终于尘埃落地。

  而良渚古国也一样。

  现在学术界有各种论调,有人认为是虞朝,有人认为是成鸠氏之国,也有人认为良渚就是夏,也有人像陈翰这样,认为是两者合一的一个文明。

  但是不管大家提出了多少猜想,都缺乏实质性的证据。

  那就是良渚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并没有发现什么写有关键国名或者部落名的文物。

  考古学家们,想要将良渚和西汉以后的文献中记载的那些上古传说国家联系在一起,还缺乏关键性证据。

  当然。

  就算暂时没办法将良渚古国和这些国家完全确定在一起。

  但是母庸置疑的是,良渚古城从学术上实证了华夏5000年的文明史。

  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600多个良渚遗址组成的良渚古国是华夏最早进入文明的标志。

  北方同期尚处于新石器文化时代。

  这是国家和国际的官方定论。

  也正如世界遗产委员会所有国家代表的官方定论:“良渚古城遗址为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物依据和确凿的学术支撑。”夶风小说

  夏商周都是良渚文化(虞朝)的延续。

  现在发现的良渚遗址,确定就是华夏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和源头!

  外国人认为的,华夏文明只有3300年历史,不承认殷墟之前,华夏有成熟文明的论点,已经被推翻!

  这点,就连外国学者也不得不在成熟的良渚遗址面前,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

  现在,良渚遗址已经在走申遗了,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而现在,陈翰他们将要前往良渚,为这个神秘而又庞大,璀璨照亮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源头,贡献一番力量!

  ......

  下午五点多。

  社科院考古所的一行人,抵达了杭州。

  杭州是一个很大的城市。

  良渚遗址这次要发掘的地方,在杭州的余杭。

  准确的说,就在良渚最核心的地方。

  在良渚古城内的莫角山台地上。

  这里,是考古勘探确定的良渚宫殿区!

  也是这个宫殿区,确定了良渚已经进入了方国时代,而不是简单的部落时代!

  良渚古城的契机开始于5500年前。

  突如其来的全球大降温,原本暖湿的气候逐渐转为干凉。动物们感知到气温的变化,纷纷向着更温暖的南方迁移,原本以渔猎采集为生的人们失去了食物来源,也不得不去寻找新的生业方式。

  于是,当人们来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原本不太受重视的农业“翻身做主人”,成为了当时首选的生业方式。人们也随之定居,开始组成村落,并且逐渐发展成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就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里,一处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c形盆地北部。

  它的西侧是山高林深的天目山系的山地和丘陵,东侧是敞开的杭嘉湖平原,一马平川。

  发源于天目山脉的东苕溪,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流过,最终向北注入太湖。

  良渚位于山地与平原交错处,以山为郭,宛如一个向东敞开的簸箕。

  丰富的水系和肥沃的土地交织在一起,伴随着温暖的气候与平坦的地势,共同构成了世界绝佳的水田稻作生态系统。

  于是,先民不断来此定居,人口增长、聚落扩张。这片土地,逐渐转为丰饶。

  值得一提的是,别认为良渚国的统治区,只在余杭这里。

  实际上,在余杭内的这个“c”型山谷内,被三面环山包围着的这块平原地,只是良渚国当时的“国都”而已。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绍兴、宁波一带。

  这一片相当于是良渚国统治的核心区域。

  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ah、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曾经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打了一仗。

  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这种成熟的核心区、扩张区、影响区的结构,也和后来的夏商文明很是相似,都是成熟的早期封建奴隶国度的样子。

  自己亲自统治一片最近的核心区,然后外围扩张区封分其他亲近部落,最外围的影响区则类似于朝贡、臣服,或者有交流的“化外之地”!

  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华夏,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实际上,良渚古城非常的成熟和彰显了良渚人高超的“城市规划”技术!

  这座城“以山为郭”“以水作墙”在建城时显然对地理位置经过精心勘察和规划。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南北与山的距离大致相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

  作为良渚文化显露在地面上的最后遗存,城墙和城门的遗址共同构筑了一个近似圆的闭合图桉,是良渚古城最不容否认的实迹。

  良渚人为了把近300万平方米的王城围起来,就利用发达的水系,从山脚下和水沟里运来大量的石头,混合着垫土建起了一道东西长约1500-1700米,南北长约1800-1900米,略呈圆角长方形的城墙。

  为了防御,四面城墙中,除了南城墙没有护城河外,其他三面城墙都有内外护城河,相当于夹河筑城。

  另外,目前已经勘探出8座水城门,四面城墙各有2座,与内外河连通。另外,南城墙的中部还有一座陆城门,平常进出城应该走的就是这里。

  也就是说,五千年前的良渚人,应该是住在一个四面被护城河包围,并且拥有完整四面高大城墙的“城市”。

  这座城市很雄伟壮阔,有八面水城门,一面陆城门。

  是一座当之无愧的“王都”!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满级考古大师更新,三百五十章 王都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