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当年郡北府还只是一个小山村的时候,里面只是零星的住着几户山民,以打猎为生,那时候的鞑子部更苦、更穷、更不开化,人们基本上过着茹毛饮血的日子。
有一年大旱,草原上的草都干枯了,牛羊死伤无数,有一个部落的首领比较大胆,就带着仅存的几十个族人,走出了大草原,来到了郡北山脉,那时鞑子称其为莫干山,来到了这里,发现了朝北河。夶风小说
首领一看这地方有水喝,虽然没有大草原,没有牛羊,但是有人打猎,然后他们就在这里住了下来,也学着在山里打猎,久而久之这里就渐渐的聚居了很多人口,有中原人,有鞑子,还有其他部落的人,总之都是在家乡过不下去的人。
来到这里人就是为了活命,因为这里没有政府,也不属于哪个国家,大家很自在的居住、生活,之后就是通婚,总之这个地方慢慢地发展起来了。
这就引起了草原里鞑子落的垂涎,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大家都很难熬,大草原里的鞑子部更甚。之后鞑子们一商量,就决定偷偷的来这个村子抢东西。
结果可真是惨啊,就在村民们都睡觉的时候,鞑子们摸了进来,一看村民们的屋里点着柴火,男人女人都躺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看到白花花的女人,鞑子们兽性大发,先一刀抹了男人的脖子,然后就糟蹋了那些女人,最后又把人家积攒下来的财物一扫而空,整个村子都被祸害了。
到了第二天,村民们都是欲哭无泪,他们好好的婆娘、闺女都被糟蹋了,辛辛苦苦攒的财务也被洗劫一空了,这大冷天的可叫人怎么活啊!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带着所剩无几的家当,越过了郡北山脉,来到了中原地带。
这次他们长了个心眼,没有贸贸然的安置下来,而是想办法找了最近的里长寻求庇护,里长也很高兴,如果他所管辖的地界人口增加,也算是他的政绩,说不定朝廷一高兴,他们由里变镇,他也就从里长变成了镇长。
然后他们就在那个里长的帮助下,在山边安置下来,这样他们还是一个伙,好相互照应,里长当然没意见,只要在他的治下就算作他的政绩。
话说那些抢东西的鞑子们,回去就吹嘘,那个村子的东西多么的多,女人多么的软,男人多么怂。好家伙,这就让更多的鞑子跃跃欲试啦,都想去那里见识一下。而且鞑子们也尝到了甜头。
抢来的东西很快就吃用的差不多了,他们又想到了那个小村子。
等他们带着更多的鞑子们,偷摸过来的时候,发现没人了,什么东西都没抢到。那他们怎么甘愿?
最后一商量,再往中原那边深入一些,肯定就能抢到东西了,果然他们又得手了,睡到了白花花的女人,抢到了实实在在的的粮食,然后都开开心心的满载而归。
第二天,被祸害的村民们就报告了里长,里长一听这是大事啊。不敢耽误,当天就上报了县里。
县令一听,抢匪!马上派出衙役剿匪,又组织了乡民抗匪,一时间整个郡北山脉地区都知道这地方闹匪了,县令也发下公文,呼吁百姓互相通气共同剿匪。
所以等鞑子们再一次摸过来的时候,受到了强有力的回击,气势汹汹的几十人,只有三两个逃回了鞑子部。
鞑子部首领大怒,那可是鞑子部最杰出的轻壮啊,就这样折了?!不但一无所获反而损失惨重的鞑子部首领,痛定思痛,没有贸贸然反击,而是养精蓄锐,从长计议。
而大获全胜的村民们雀跃鼓舞,大肆庆祝,这就是一直延续下来的郡北府“柴火节”,他们就是利用火赶走鞑子,让鞑子抱头鼠窜的。
原来里长设了一计,在村头的空地上搭了一个很大的柴火垛,外面堆了一些粮食,然后衙役们带着火把和火折子埋伏起来,给这些鞑子来了个守株待兔。
村民们都很积极的在各处望哨,一发现鞑子的踪影,就把鞑子往柴火垛那头领,鞑子们果然上当,还以为他们正好赶上村民大丰收的时候,这些粮食还没来得及分呢,就一窝蜂似的去抢,等他们都围着柴火垛要开始搬粮食的时候,里长大喝一声:“放火!”
早就准备就绪的众衙役,擦着火折子,点着火把就扔向柴火垛,鞑子们才明白中了埋伏,想跑!那哪来得及,众衙役蜂拥而上,抡起刀枪就砍,最后只逃走了两三个最凶悍的。
这下村民们放心了,把鞑子一次性打痛了,打残了,相信他们不敢再招惹他们了吧。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村民们都过了一个安稳的冬天。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草原何其广阔,其中的部落何其繁多,每个部落之间又互相联姻、交往,人家早就形成了一个部落群。
不管怎样,整个冬天都是安全的,里长也由此升成了镇长,皆大欢喜。
马上要过年了,不管如何辛苦,这一年也算是平安无事地过来了,村民们都想好好的庆祝一下,来到了新的地方,又有里长、县里的照顾,大家很满意现在的日子,相信以后会更好的。
年三十那天,大家包饺子、贴年画、拜财神,闹到大半夜才沉沉睡去,在梦中还在憧憬着来年的好日子。ωWW.chuanyue1.coΜ
万万没想到的是,鞑子部会选择在这一天进行报复,这次他们都没有进屋,直接一把火烧了村民们的房子,抢走他们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粮食,养肥的牲畜,这还不算,有夜里机灵的村民发现着火了,跑了出来,没想到刚出门,就被发现的鞑子一刀砍死了。
等镇长带着乡民跑过来帮忙的时候,鞑子们早都带着东西跑走了。
这就属于恶性事件了,一个村子几十口人,一夜之间全没了,镇长不敢隐瞒,上报了县里,县令大怒,增派衙役巡视,并向府城求援。
知府一一分析了他们的情况,觉得不能等闲视之,觉得应该在此处驻军,让鞑子们再也不能来这里抢东西,就像来家里后院一样,没东西了就来抢,那什么时候才能是头啊。
因此上报朝廷,主张设驻军,最好朝廷设一编制,形成惯例,才能保护当地百姓安全。
经过一轮商议,朝廷果然派了五百驻军过来,设百夫长,从六品,并就地建造修桥、通路、建营房兵营,有人了,就有人来此做买卖,慢慢的就有了集市,有了居民,有了商铺······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演变成现在的拥有两万户人口的郡北府。
随着驻军的驻扎,确实保护了当地民众,但是他们预想的结果并没有出现,鞑子还是会不定期的进行骚扰,从来都没有间断过。
因为鞑子只仰仗畜牧业,不善耕种,或者说大草原也不适合耕种,所以这种不定期的“打草谷”行为,一直在不断的上演着,而且一次比一次激烈,一次比一次规模大,从最初的几十人的夜半偷袭,都后来几百人有组织的进攻,郡北府驻军和鞑子部也都在不断摩擦中成长着,直至现在的郡北府乱局。
由于郡北府的人口逐渐增多,而且来自不同的部落,大家语言、习惯、称呼都五花八门的,有志之士发现此处缺乏教化,就开课教导民众礼仪,从而有了私塾。而后随着需求的增加,私塾逐渐增多,但没有统一的标准,私塾先生都各自为政,就像俗话说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样,这些文人谁也不服谁。
没办法,当时的郡守再一次上书朝廷,请求设书院,参加朝廷的科举制度,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标准。就这样衡水书院应运而生,并由当时最富盛名的私塾先生张赞水担任院长。张赞水就是现任院长张思维的先祖,到现在已历经好几个朝代了。
不管如何变迁,衡水书院一直屹立不倒,因为无论谁当政都需要教化民众,民众也都需要学习礼仪,而且书院创始人一开始就定了书院不参与政治,只专注于学问,因此衡水书院才有如此悠久的历史。
可是鞑子最恨的也是衡水书院,都是这个书院的存在,教化的这些郡北兵越来越难对付了,因此胡尔喀早在十几年就开始谋划了,发誓一定要铲除此院。
因此当天爆炸时,书院的藏书楼、书舍、学堂等书院夫子学生常去的地方都埋有火药,并按照胡尔喀的指示,在第一时间引爆。
幸而当天早晨,武学院院长洪超远召集了部分夫子和学子们讨论战况,并在演武场进行实地操练,才使得他们躲过一劫。而其他人包括院长张思维全部遇难。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老苏家奋斗史更新,第170章 郡北府由来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