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阳书院。
被高氏族人称为司理公的高玮一袭白衫,走到顾知县前。
“书院开学,高家愿奉银百两,并捐田百亩,做为学田以及书院学生饭银。”
高玮是高氏长房当家,少年得志,他祖父高捷曾任浙江巡抚,外公王象乾官至兵部尚书。
他十四岁中秀才,三十岁高中解元,与兄弟同榜中举,三十七岁就中得进士,本来人生是十足得意的。
怎奈世道巨变。
大清入关后居然短短时间,就已经这般不济,他出任河间府推官,奉命下乡催粮更惨遭被俘,送到奉天学习了三个月,遣返回乡,却是多年苦读考取的功名全被革除了。
如今面对淄川知县时,连句学生都称不得了。
他壮年被废,遣返回家后,郁闷满怀,整天借酒浇愁,每饮则醉。他的兄弟高珩崇祯十六年中进士,先前往北京做翰林检讨,后来以母疾请归,随着淄川光复,也身份尴尬。
现在他自号紫霞道人,穿上道袍。
当年兄弟俩同中举人时,被人比做二陆,陆机陆云,二苏苏轼苏辙再生,何等风光。
顾咸受对这对高氏兄弟,心中倒有几分怜惜,顾咸受是昆山人,他兄弟四人也是非常有才学,四人都中了举人,还有一个中了进士。几个侄子里,还出了顾炎武这样的大才。
论起来,顾、高其实身份地位差不多,所以看到他们现在处境,不免有几分觉得怜惜。
对他们捐出来的这百两银,百亩地,他倒是收了。
地方士族乡绅本来也有这种助学传统。
何况,高氏家族在淄川占了许多田地,就算清理了那些寄名投献、瞒报侵占等后,也仍还有几千亩地。
而他们家现在没有功名,没有官爵,已经成了普通庶民之家,连个秀才都没了,又没有当兵、授勋的,是没资格拥有这么多田地的。
就算把田地都分到家族族人名下,可普通百姓一丁只能限田十亩,哪怕是一百个男丁,也只能有一千亩地。
多余的地只能出让或请得特许。
现在主动捐一些给书院做学田,还能获取些好名声印象。
高玮的丈人,张泰来和其叔父张中发,堂兄张泰瑞等也上来,代表张家也向书院捐银百两,田百亩。
张泰来曾有举人功名,他叔父、族兄也是举人,他父亲更曾是崇祯首辅。
但现在,他们同样被革除了功名,成了白身一个。
“蒲家庄蒲槃,曾在书院读书,只是愚钝科举不成,后来弃儒经商,如今愿向书院捐银百两,粮百石助学。”
蒲槃家祖上是女真人,元祖蒲鲁浑曾在元代官居三品,明初迁到淄川城东满井庄,后来族姓日藩,这里便改名蒲家庄了,蒲家虽不如六大姓名门望族,但子弟也都会送去读书,所以科举获功名者很多,也算是次一级的大户。
蒲槃也是有过秀才功名的,只是后来弃儒经商,乡里都说他其实很有学问,经商也有本事,饶有资产。
这人头脑也较为灵活。
大明光复淄川,他是最先拥护的乡绅之一。
现在甚至主动的来送银子,今天还特意带上了才六岁的儿子蒲松龄前来,就为在县尊面前露个脸。
果然,顾咸受对蒲槃的行为很是赞赏,甚至看到他带了儿子来,还特意考较了蒲松龄一番,结果这孩子虽幼,却已经读了许多书,十分聪慧,惹顾咸受喜欢,甚至公开称要收他做学生。
蒲槃趁热打铁,让儿子赶紧拜为先生。
除了本县的大族豪强,甚至连北边新城县的王氏家族都来了代表。
新城王氏,正是高玮外祖父家。在明代,新城王氏是一大官宦世家,尤其在隆庆万历后,更是科第之盛,甲于海内,明中叶后一百多年来,科甲递接,簪缨不绝,号为江北青箱,中进士者三十二人,二品官阶者四人,五品以上十四人。
家族还有一座四世宫保的牌楼。
淄川高家和新城王家,数代联姻。
高玮的父亲娶兵部尚书王象乾之女,高玮的叔祖高攀也是娶的王氏王应浩之女。
崇祯元年,王象乾在八十三岁时,还起用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威镇九边,累加太子太师。
王象乾的兄弟们象晋、象恒、象复、象春、象云等,皆进士出身,任布政使、巡抚、吏部郎中、光禄卿等高官要职。
王象春还是东林党活跃份子,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后坐东林削籍。
不过王氏在崇祯末,清军绕过北京攻山东时,王家满门守城抗清,城破,家族年轻子弟死了三十多个。
所以经此一难,到了王象乾子侄那一代,便突然盛极而衰了,王象晋儿子王与胤是少数年轻优秀又幸存的,他在崇祯元年中了进士,历庶吉士,湖广道御史,在外做官逃过这劫,北京沦陷后回乡。www.chuanyue1.com
最后在家携妻子自缢殉国。
所以王氏虽然这两代人不行了,但也恰因为这两代没出什么人,所以他们在鞑子入关后,并没有什么子弟在清做官,尤其是王与胤在家自杀殉国后,王家子弟更不愿意出仕清廷。
结果现在大明打回来,光复淄川、新城等地,王家倒是柳暗花明了。
王与胤兄弟王与敕四个儿子士禄、禧、士祜、士祯这次一起前来淄川参与般阳书院开学,兄弟四个年长的也不过二十多余,年少的才十六,他们原本都在这里读过书。
这兄弟四人遵守叔父遗命,这两年安心在家读书,也不去参加鞑子的科举,更不做鞑子的官。
虽然年轻,却挺有诗名,人称才子。
他们这次来,也向书院捐了百两银子。
“诸位乡贤能够这般重视家乡教育事业,如此大方资助,顾某身为本县父母官,非常感激。”
“我呢,请各位留下,也不是单纯感谢,也不有一件大事告之诸位。”
皇帝对淄川这些乡绅们的表现很满意,虽然之前因他们仕清,把他们的功名大多革除了,但这些人毕竟本地世代豪强大户,影响力很大,既然如今这般老实忠心,朱以海也就给他们另予赏赐安排。
“今年又是我绍天朝大比之年,吾皇继位以来,举行了一次常科一次恩科,今年呢要举行绍天朝第二次常科,陛下特旨,还要加开一次恩科。
等明春会试考完后,所有获得举人功名的举子,不论今科还是往科,只要是在大明朝科举中取得的举人功名,不管是万历还是天启、崇祯,还是绍天朝的,无须再参与科试,可以直接进京参加恩科会试。
乡试副榜,也有资格参加恩科考试。”
顾咸受告诉高玮等人,你们如今虽然被革除了功名了,但以前都有过举人功名,现在呢,皇帝开恩,特许你们参加明年会试后的恩科。
也不需要再参加三级考试了,直接参加会试。
只要考中了,那就是进士了。
就算考不中进士,但只要成绩较好,就能获得特旨恢复举人身份。
高玮等都愣住,这个少年得意的才子,自被在河间俘虏,然后在奉天东京‘学习’了一段时间,被革除功名,再遣返回乡后,彻底颓废了,整天以酒浇愁。
现在突然听说能够重新获得功名,眼睛都亮了。
许多地方士族名门,都是靠考科举来维持地位,甚至提升地位的。
若没了科举这条路,他们还真不知道要怎么走。
“那举人以下的呢?”十六岁的王士祯问,他仅有秀才功名。
“除谋反、叛乱等大罪不赦外,其余被革除功名的,就算这次恩科没考上进士或恢复举人身份的,也都获得恩许,可以继续参加科举,但是得从童生开始考起了,举人以下的也是一样,得从童生考起。”
皇帝这道恩旨,其实就是为这些士绅们量身定做的。
大量地方士绅被革除功名,本身也是为震慑他们,特别是打击投降派。
革除功名,然后抄没家产,或者罚银、勒令补缴欠缴,清理侵占、寄名、投献等等问题,革除功名,就是庶人了,处理起来就会非常方便。
当然,等一切都清理干净了,也不能一直就按着压着,打完一棒子,该给颗枣还是得给颗枣,这叫统战。
先揍,是要揍服他,要立威。
然后再示恩。
恩威并济,方能得行。
如果仅有恩,没有威,那他们根本就搞不清楚状况。
打完了,清理清楚了,再该拉拢拉拢,该安慰安慰。还是得把他们拉拢过来,而不能将他们彻底的推到对立面上去的。
这也是朱以海的行事特点,他才不会一上来就无底限的包容妥协退让,甚至是讨好。
该打板子还得打。
不打就不知痛。
功名对于这个时代的士绅来说,无比重要,因为这是立族根本,也是立身根本,有了功名,才能出仕做官。
当然,朱以海现在不仅是靠科举一条出仕路,还能当兵打仗。
所以皇帝对士绅们的恩赏,除了让举人参加恩科外,也准许他们重新开始参加科举资格。另外,还给了那些地方极有名望,又表现好的士绅一个国子监名额。
现在又加一个军校生名额,不过这是最底层的步兵学校,受训毕业也是从最基础的士官做起,在校两三年,其实就相当于是士兵服役几年了,不过能进军校,本来已经算是好苗子,培训过后,与一般的兵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上限更高,前途更远。
挑一些地方名门士族大户子弟进军校训练,既是把这些阶层统战团结起来,也是挑选一些读书识字又年轻的好苗子入军中培养,将来输入军中,也能成为优秀骨干。
国子监名额、步兵士官学校名额、书院名额、官学名额,甚至是恩科资格、恢复科举资格,这些,对于朝廷来说,不用额外花费什么。
但对于这些地方豪强来说,却是他们极度渴望的。
朱以海也并没有恢复他们被革除的功名,他们仍然得再考一次,可就算如此,这些人也完全兴奋了。
对天子直接就忍不住感恩戴德起来。
当年唐太宗一句开科举,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道破了许多天机。Μ.chuanyue1.℃ōM
而今朱以海也是先夺再给,获得士绅感恩戴德。
所谓帝王术,不过如此。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海上升明帝小说更新,第600章 先威后恩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