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订阅!求票票!)
炒作是一门学问,恰好黎耀阳前世研究过,论起如何炒作,好莱坞绝对是发源地。
而这里面有个人不得不提,就是卡尔莱姆勒。
前面也介绍过,1915年之前,洛杉矶只是一片沙漠,但卡尔·莱姆勒和一小群志同道合的独立电影发行商认识到,洛杉矶广阔、廉价的空间和无与伦比的光线使其成为建造电影制片厂的理想之地。
它离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门罗公园实验室也有数千英里远。
到20世纪初,托马斯·爱迪生拥有1000多项专利,他在保护这些专利方面与在识别和利用天才方面一样娴熟。
他拥有许多对电影创作和展示至关重要的专利,比如早期的电影摄影机(称为动画片)和早期电影放映机。
但并非全部,他并没有买下剩余的专利来完成他的自大宾果卡,他与其他专利持有者组成了一个名为电影专利公司的团体。
如果你想制作或放映一部电影,你必须要通过他们。
卡尔·莱姆是一个真正的丑国梦成功的故事。
1884年,他从德国移民到丑国,并在芝加哥工作了20年。
然后一个雨夜,他回忆道,“我掉进了一家墙上有洞的五分钱电影院。”
这部电影让他发笑,但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注意到这部电影也让剧场里的其他人发笑。
“我马上就知道我想进入电影行业。”
1906年,莱姆勒拼凑了他家人的积蓄,全部3000美元,全部投入到他所谓的“芝加哥最酷的剧院”中,这意味着1906年这里发展良好。
这家合资企业非常成功,莱姆勒买下了另一家剧院,然后又买下了第三家,然后决定自己制作电影。
就在那时,他与托马斯爱迪生擦肩而过。
为了拍电影,莱姆勒必须找到演员,但当时大多数知名演员都签在爱迪生的门罗公园。
他通过阻止演员成名来控制自己的演员,例如,完全浪费了弗洛伦斯·劳伦斯的名字,将她称为“传记女孩”——并坚持认为他的电影严格具有教育性和历史性。
为了保持对观众的吸引力,他将这些电影保持在20分钟以内。
莱姆尔根本不在乎这些,在偷走爱迪生的女主角后,莱姆尔从海外购买了电影库存和设备,坚决无视爱迪生提出的289起侵权诉讼,并准备发财。
为了让爱迪生的律师们远离爱迪生,莱姆勒和他的朋友们被称为“独立者”,前往西部,那里没有人能找到他们。
即使他们这样做了,当时的越野旅行也非常昂贵,爱迪生的名字在西海岸也没有那么重要。
1914年,莱姆勒以165000美元在圣费尔南多山谷购买了230英亩的土地,并开始建造环球影城。
第二年对莱姆勒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室,并最终掌握了法律。
他和威廉·福克斯(后来创立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对爱迪生提起了反垄断诉讼,为电影的未来赢得了这场官司。
爱迪生确信观众会继续涌向他的电影,但他们却成群结队地支持独立党制作的更长、更具娱乐性的电影。
事态的发展使爱迪生大失所望,他甚至接受了莱姆勒最新的艺术工作室的邀请,在那里,这位发明家做了每个人在红地毯上都做的事情:微笑、迈步、重复。
正是有了卡尔莱姆勒等人,才有了炒作的意义,而明星们也才找到了归宿感。
现在的好莱坞属于明星制,也是好莱坞最重要的产物之一,主要指好莱坞逐渐形成的一种以强调演员(明星)为生产核心进行电影制作的一种制度。
电影这一艺术形式诞生于1885年,但直到20世纪第二个10年的到来,电影史才诞生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明星”,这是一位女演员,她出演了默片《驯悍记》。
电影公映后,影迷对于此人产生极大兴趣,纷纷向制片公司要求知道她的名字,最终制片公司为她取了一个艺名:弗罗伦萨.劳伦斯。
从弗罗伦萨.劳伦斯作为明星的出现到如今100多年的时间,明星这一职业身份从定位、形象塑造到社会影响力都出现了极大改变。
而在其中,报纸、电影、电视甚至是短视频等媒介作为明星与受众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对于明星的社会角色以及银幕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形塑作用。
之前也提到过,弗洛伦斯劳伦斯成名的这一时期正好是丑国公关业开始繁荣的阶段。
1903年,“公关之父”艾维·李开始从事竞选助理工作,为雇主提供公关宣传服务。
不久“派克与李合伙公司”的机构,这是第一家真正向顾客提供专业服务并收取费用的公关顾问公司。
而明星作为电影公司用来赚钱的招牌,自然从一开始就与“公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10年的丑国公关界还没有踏上专业化、客观化的道路,丑国新闻界在这一时期受此影响,明星在诞生之初就深陷于谎言之中。
1910年,他们先在报纸上刊登了弗洛伦斯·劳伦斯遇刺身亡的消息,然后又刊登了广告予以辟谣,这件事情让弗洛伦斯·劳伦斯获得公众的注意。
通过“欺骗”公众,电影公司第一次尝到了甜头。
而在之后,汲取第一个演员的经验,早期美国电影制片公司很快又营销出了另一位女演员、女明星席达.芭拉,她的名字是制片公司从词语“死亡阿拉伯”的反词中取得的。
此外,为了为她增加神秘感,制片公司宣称她来自撒哈拉。
实际上她来自俄亥俄州,真名也不叫席达.芭拉。
制片公司这样做是想将她塑造为一个带有神秘气息的女演员,以满足公众的猎奇心理,她本人饰演的角色也多以荡妇、鬼怪等角色。
芭拉的成名路线与19世纪后期的“公关大师”巴纳姆行事风格极为相似,巴纳姆为了营销马戏团,曾编造出在他的马戏团里有一位“160多岁的老太太,曾经做过华盛顿总统的奶妈”。
除了公关的影响,早期的明星之所以走如此路线,与当时丑国报业盛行的“煽情新闻”也有一定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丑国报业客观新闻与煽情新闻两分天下,所谓的煽情新闻,是指那些以犯罪、se情等社会事件为主题的新闻,而这种煽情新闻在丑国又有很大的市场。
不过这样的镜像并没有持续很久,公众总有知道真相的那一天。
电影公司也意识到明星的塑造不能光靠“炒作”,要寻求其它方法来吸引公众的眼球。
于是,另一种类型的明星也由此诞生。
20世纪20年代左右,好莱坞创造了它的第一位“巨星”:玛丽.碧克馥,与前辈席达.芭拉不同的是,玛丽.碧克馥是以“丑国甜心”的银幕形象而闻名。
作为当时最成功的女演员,玛丽碧.克馥在20年代与卓别林齐名。
除了碧克馥外,20年代类似的明星还有“喜剧大师”卓别林、被格里菲斯发掘的“玉女”莉莉安·吉许、“拉丁情人”鲁道夫·瓦伦蒂诺等。
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电影明星已经懂得通过为自己打标签实现分众化。
很快,对于电影明星而言划时代的时刻到来,好莱坞“黄金时代”开始。学界对于黄金时代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并没有标准界定。www.chuanyue1.com
一般认为,1929年是黄金时代的初始之年,这一年丑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一场经济危机,也就是所谓的“大萧条”。
而也是同一年,默片大规模向有声影片转变,有声电影开始占据市场,声音的到来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电影观众的增加。
丑国好莱坞在有声电影出现后的1929年比1927年的观众几乎猛增了1倍,从6000万增至1.1亿,这个观影人数哪怕在后世也是相当庞大的。
而关于大萧条为什么促进了丑国电影业的繁荣,普遍说法是,人们更愿意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来排解生活中的困苦。
不过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纵观古今,20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推动了棒国“文化强国战略”崛起。
2008年,丑国虽然爆发了金融危机,但当年的好莱坞票房总数却没有降低。
而经济相对繁荣的2004年却造就了丑国电影业的“大萧条”。
这么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一定与文化产业成正比。
言归正传,“黄金时代”真正将电影这种媒介变成了“全民媒介”,丑国全各地纷纷建立起“电影宫”。
观影人数的增加,为明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丑国的“造星工业”也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
20世纪30年代的米高梅曾向观众保证:
“将会创造出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的明星”。
不仅仅是影响力,电影这种媒介本身也重新定义了“明星”这一文化现象。
麦克卢汉认为,电影是一种极为清晰的热媒介。
也就是说,电影在当时相对而言是一种“沉浸”性媒体,并且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不需要投入太多思考。
并且由于过于流行,电影院这个媒介消费“场景”也被电影公司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当时的电影院被人们称为“电影宫”,看电影也被人们当作一种仪式化的享受。
这样的媒介特性给了制片厂塑造明星形象的“可乘之机”,明星开始以一种近乎神话的方式登场。
20世纪30年代在好莱坞居于统治地位的女演员葛丽泰.嘉宝是好莱坞造神的典型案例,嘉宝被认为是好莱坞创造的第一位“银幕女神”,她的片酬在30年代与卓别林其相媲美。
嘉宝之所以能获得如此成就,首要原因就在于其明星特质确实极高。
所谓的明星特质,是指某些人脸的构造特别适合在镜头上进行呈现,许多人演技很好,但却无法成为明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这种“明星特质”。
而这种明星特质,恰恰是电影这种媒介所赋予某些人的一种“权利”。
嘉宝的面孔在好莱坞相当出挑,给人一种圣洁、安详的感觉,有人称其为人类能达到的最完美的面孔。
制片厂也特别善于使用她的脸庞,她所主演的电影一般都会给她的脸庞以极大的特写。
代表性镜头为电影《瑞典女王》的最后一幕,镜头由远及近,从嘉宝的全身镜头一直拉到她的脸部特写上,时长足足有几十秒。
这种特写通过银幕传入观众眼中的同时,嘉宝在观众心中的“神话”形象也同时建构起来。
罗兰.巴特对她的脸曾经评价道:
“嘉宝仍然属于电影中的某个瞬间,抓拍人的脸,使观众陷入最深的狂热”以及“嘉宝的脸是一种理念”。ωWW.chuanyue1.coΜ
除了嘉宝本身的明星特质外,制片厂的营销行为也功不可没。
三、四十年代电影杂志在丑国非常流行,制片厂通过为明星赋予许多与常人不同的特质,将一个个明星捧上“神坛”。
嘉宝由于本身性格孤僻,极少接受采访。
而制片厂在对嘉宝进行营销时则放大了这一特点,把她塑造为一个不爱笑的女神形象,声称她极少微笑,以至于后来有记者捕捉到嘉宝微笑的照片都会登上头条。
这种营销手法虽然到现在还存在,但很明显的是,其诉求已经经变得更加平民化,与这种营销形式刚刚诞生时的模样完全不同。
此外,嘉宝也是第一位用名字去为电影进行宣传的明星,她的倒数第二部电影《妮诺契卡》上映时的广告语就是:“嘉宝笑了”。
她的名字,葛丽泰.嘉宝也常常被制片公司省去她本来的姓氏“葛丽泰”,直接以“嘉宝”示人,这样做更有利于将明星符号化,后来很多明星也在使用着这一操作手段。
就好像某位换头的天使大宝贝。
所谓明星制,也在这一时期趋于成熟。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大西洋之王更新,第四百零六章 原始的炒作(一)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