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1章。涉及人物:华雄、典韦。
人物:
华雄:?-191年,董卓手下部将,曾任都督。阻挡讨董军,并取得初步成效。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在阳人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义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
真名探讨:在《三国志·吴书一·孙破虏讨逆传第一》里名字写作华雄。而据潘眉根据《广韵》的记载,认为宋朝时《三国志》版本中为“都尉叶雄”,应该依照《广韵》更改,赵幼文也引用《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支持这种说法,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亦记为“都尉叶雄”。吴金华认为是受到元代以来小说的影响,才在南宋以后由叶雄讹误为华雄。
历程:董卓猛将→阻挡联军→兵败被杀。
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西)人,东汉末年群雄曹操的重要将领,小说《三国演义》中称“古之恶来”。典韦表字不详,袁阔成评书称其字洪飞。曹操部下重要将领,相貌魁梧,臂力过人,同许褚共领虎卫军。
典韦在乡的时侯,刘氏与当时富春长的雎阳人李永有为雠敌,典韦便推着装鸡酒的车,暗藏匕首,装成仆人守在李永府门口。待李永亲自出府口,典韦怀匕截杀李永,并杀其妻,再慢慢走出来,取出车上刀戟,步行离去。由于李永的居所邻近巿集,此事发生后全巿尽惊。从后而追者虽有数百,但却无人敢近。典韦行了四五里,遇上李永伴众,双方转战不久,典韦脱身而去,自此为豪杰之士所赏识。m.chuanyue1.com
张邈举义兵时征典韦为士,隶属于司马赵宠。军中的牙门旗既长且大,人们都不能把它举起,而典韦竟以一手便将其执而竖起,人们都以他为奇异,十分宠慕其才能巨力,后来典韦转属夏侯惇,数次斩首有功,拜为司马。
后曹操征讨吕布时被募为陷陈,表现英勇,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公元197年,张绣背叛曹操,典韦为保护曹操而独挡叛军,击杀多人(估推之200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其历史评价受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典韦死后,曹操为之哭泣,拜典韦之子典满为司马,很亲近他。曹丕即王位,任命典满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历程:在乡豪杰→初任张邈→转仕曹操→大战吕布→宛城之死→古之恶来。
笫12、13、14章。涉及事件:北海之战。涉及人物:张郃、耿武、关纯、沮授、太史慈、官亥。
事件:公元193年,曹操因私仇大兴兵攻打陶谦,陶谦向北海相孔融求助,此时管亥领兵数万围攻北海,守将战死,贼兵众多,情况十分危急。孔融命太史慈向平原相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求助。刘备先领兵赶来,部将关羽手起刀落,十多回合斩杀管亥,贼众降伏。北海之战的告结使刘备、孔融能率军赶来徐州抗击曹操。
人物:
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攻打曹操大营时与高览投降曹操。
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
曹操领兵东归后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用计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断山上蜀军的水源,蜀军自乱,张郃进攻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
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因此荣列“魏国五子良将”。
耿武:?—191,【《九州春秋》作耿彧】,字文威。据史书记载,耿武是韩馥部将,在韩馥企图让冀州于袁绍时曾和闵纯及李历一同劝谏韩馥,后因在袁绍将来到冀州时谋刺袁绍,袁绍令元皓将其杖杀。于演义中则是被袁绍部将颜良所杀。
历程:韩馥部将→阻袁被杀。
关纯:?-191,史书记名为闵纯,东汉末年冀州牧韩馥的部下。袁绍欲取冀州,韩馥即差别驾关纯去请袁绍。耿武与关纯伏于城外,以待袁绍。耿武、关纯拔刀而出,欲刺杀绍。护卫的颜良立斩耿武,文丑砍死关纯。
历程:韩馥部将→刺袁身亡。
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
史载他“少有大志,擅于谋略”。曾为冀州别驾,举茂才,并历任二次县令。后来又当韩馥别驾,被韩馥表为骑都尉。袁绍向韩馥索要冀州,沮授以婴儿无奶的比方劝谏,韩馥不听,袁绍占据冀州。占据后,袁绍任用沮授为从事,并一开始向袁绍提出“立霸四州,聚众百万,迎立献帝,号令诸侯”的方针,袁绍很是高兴,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
如果袁绍听取沮授的良策,无疑,袁绍取得霸权有很大的机率,但袁绍在此后却如榆木脑袋:
沮授劝迎天子,袁绍本欲听,但淳于琼等人认为要复兴汉室太难,而且迎立汉帝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劝袁绍不要用此计策,袁绍于是放弃,次年曹操却迎献帝于许县,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袁绍有三个儿子,于是准备把他们分任各州,以此看看他们的能力,沮授看出儿子们的间隙,力谏袁绍,并说袁谭是您的长子,您却疏远他,这是取祸之道!袁绍固执己见,对沮授开始疏离,分封众人各州。事实证明,沮授的猜想是正确的,有了兵权地盘的袁氏兄弟在袁绍死后很快挑起内战,被曹操逐个击破,袁氏履灭。
官渡之战前夕,面对曹操,袁绍集团分成两股势力。一方以郭图、逢纪为首,建议袁绍大兵压进,以短时间击败曹操,打“闪电战”;另一方以沮授、元皓为主,看出曹操兵粮少但士兵精,且我方刚攻灭公孙瓒,将军骄横,士兵疲惫,短时间内进攻不会有太大成效,因此建议袁绍与之相持,待敌军人困马乏,兵粮亏乏一鼓作气击败曹操,打“持久战”。
双方对此争吵不休,袁绍不喜欢沮授,也很讨厌元皓,决定短时间打败曹操,白马之战、延津之战,袁绍都没听从沮授意见,损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袁绍见沮授叹息,憎恨他,将失败的原因归于沮授,将其所余部队交由郭图统领。乌巢是袁军的粮草重地,袁绍派淳于琼守卫,沮授担心,谏袁绍派蒋奇护送,绍不从。后曹操假借蒋奇护粮,一路通行无阻,出其不意,火烧乌巢,袁军大败。
沮授北渡时未及逃走,被曹操所获,拒降,沮授虽不降,但仍获曹操厚待,可是,后来沮授密谋逃回袁绍阵营,事败被杀。被曹操处死。
沮授作为那个时代的智者,无疑他的眼光与策划是长远且可行的,但他不善交际,袁绍又外宽内忌,沮授终没有发出他应有的光茫,就匆匆流失于历史长河中。后代的胡三省很是感概,言“: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
历程:韩馥部将→劝韩拒袁→归于袁绍→多提良策→密逃身亡→未智智者。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
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自少已十分好学,后担任本郡奏曹史,当时他所任职的郡州间有嫌隙纠纷,是非曲直不能分,所有的刑罚事件都交由有司(掌刑赏之官吏)。
其时本州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郡守恐怕落后不利,于是求取可为使者的人。太史慈时年二十一岁,被选为使,乃日夜兼程取道,抵达洛阳,先到公车门前等候,先已藏刀于怀。
待见见州吏来至,太史慈假借观视奏章题署之处是否有误,将得手后的奏章,提刀截而毁之。州吏对此惊呼,太史慈便将州吏带至车间,跟他说道:“假使你没有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能将其损坏,我们的吉凶祸福恐怕都会相等无免,不见得只有我独受此罪。与其坐而待毙,不若我们俱同出走逃亡,至少可以保存性命,也不必无谓受刑。”州吏很疑惑,问慈为何也逃,太史慈以视察为理由,毁坏官物为原因,不想受罚为处境,巧妙地让州吏信以为真,当日便潜逃,太史慈却潜遁回城通传郡章,完成使命。
州家知其事,再遣另一吏员往洛阳通章,不过有司却以先得郡章的原因,不复查察此案,于是州家受其短。太史慈由是知名于世,但他亦成为州家所仇视的人物,为免受到无妄之灾,乃避居于辽东。
太史慈早年的活动已然折射出他的聪明有计谋,虽所做之事不符道义,但二十一岁的太史慈已经生活在汉末时刻,地方官府越发腐败,为升官发财彼此斗争也是常有的事,太史慈或多或少接受过儒家教育,忠于领导是当世提倡且世人皆行,因此我认为太史慈并不是那“宵小之辈,小人之徒”。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黄巾余贼在管亥的领从下对北海孔融发动了进攻,孔融闻讯后屯兵都昌,反被管亥所围,情况危急。
关键时刻,多受孔融济助的太史母使回来的太史慈赶赴救援,留家三日后,太史慈冲突贼围,乘夜伺隙,去见孔融,更要求他出兵讨贼。孔融不听其言,只一心等待外援。但外救未至,而贼围日逼。孔融乃欲告急于平原相刘备,可惜城中无人愿出重围,太史慈便自求请试一行。孔融却说:“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说难以突围,你虽有壮志,但这始终是太艰难的事罢?”太史慈则说“馈报恩情,遣我必由”,孔融这才同意其事。
第二天,太史慈待天明之后,便带上箭囊,摄弓上马,引著两骑马自随身后,各撑著一个箭靶,开门直出城门。外围下的贼众皆十分惊骇,兵马皆互出防备。但太史慈只引马来至城壕边,插好箭靶,出而习射,习射完毕,便入门回城。明晨亦复如此,一连三日,外围人都故松了戒备,无人警备。于三日太史慈快马加鞭直突重围中顾驰而去。待得群贼觉知,已越重围,太史慈回顾取弓箭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因此无人敢去追赶。
来到平原后,太史慈游说刘备发兵救援,刘备则惊叹孔融知己,发精兵三千随太史慈救援,遂大破贼兵,众皆忙围而走。孔融更加重视,称呼其“少友”,太史母也很庆幸报答了孔融。
可以说,北海解围太史慈所表现的勇智少人难及,当之首功。更增添了他神将般的风范。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太史慈投靠了同郡人扬州刺史刘繇,时孙策已兴兵下曲阿,有人劝刘繇用太史慈为大将,增添威名。刘繇不允,只让太史慈做侦察巡逻的小事。有一次,太史慈只带一名骑兵巡查,在神亭遭遇了孙策及孙坚旧将韩当、黄盖等人。太史慈策马上前,举枪就刺孙策,策急忙闪过,回手一枪正中太史慈坐骑。二人二骑相错,酣斗时,孙策夺得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亦抢到孙策的头盔。后来双军各赶来,二方才退,太史慈声名大震。
其后太史慈守护刘繇败奔豫章,遁走于芜湖,逃入山中,而称丹杨太守。同时,孙策已经平定宣城以东一带,惟泾县以西有六县尚未平服。太史慈即进驻泾县,屯兵立府,为山越所附。后孙策亲自攻讨泾县,终于囚执太史慈。孙策见慈,即为其解缚,握著其手说:“尚记得神亭一战吗?如果卿当时将我生获,你会怎样处置我?”太史慈说:“不可知也。”孙策大笑,说道:“今后之路,我当与你共同闯荡。”即拜太史慈为门下督,还吴后授以兵权,拜折冲中郎将。后来刘繇丧于豫章,其部下士众万馀人无人可附,孙策便命太史慈前往安抚兵众。左右皆说:“太史慈必北去而不还矣。”孙策深具信心说:“子义必不负我矣。”孙策其饯行送别至昌门,六十日后,太史慈果真携万兵还。www.chuanyue1.com
关于太史慈降归孙策,《吴历》记为神亭太史慈被孙策所擒获,降,后世裴世期(裴松子)认为有谬误,不是真史,但作于记扬孙策、太史慈的人品也是美事。《江表传》也记载孙策问太史慈,说管仲射弓小白,寺人斩袖重耳,望太史慈不要记恨。
当时有刘表从子刘磐,十分骁勇,数度作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于是分海昏、建昌作左右共六县,并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兼治海昏,并督诸将共拒刘磐。刘磐自此绝迹不复为寇。
太史慈的射术确是史上有名的。他跟从孙策讨伐麻保贼,有一贼于屯里城楼上毁骂孙策军,并以手挽著楼棼(城楼上的柱子),太史慈便引弓射之,箭矢更然贯穿手腕,更反牢牢钉在楼棼上,围外万人无不称善,《三国演义》记为在吴郡讨伐“东吴德王”严白虎时投贯。曹操闻其威名,向太史慈寄了一封书信,以箧封之,内无多物,而放了少量当归,寓意太史慈应当向其投诚,其见重如此。后来孙权统事,以太史慈能克制刘磐,遂委以南方诸大事。于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卒,享年四十一岁。
《三国演义》则将太史慈的活程向后退了数十来年,参加了群英会、赤壁之战等,在合淝攻打张辽时,计于城中同乡人戈定,放火叫反,以此为号。却被谨慎的张辽发现,斩戈定假计引太史慈入城,慈身中箭,折其大半,得陆逊、董袭相救,回南徐润州。比及屯住军马,太史慈病重;权使张昭等问安,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埋葬在新吴(今江西奉新),当地人为立立祠庙敬奉,宋孝宗乾道中封为灵惠侯,诏词曰:神早赴孔融,雅谓青州之烈士。晚从孙策,遂为吴国之信臣。立庙至今,作民司命。揽一同之言状;择二美以建侯,庶几江表之间,尚忆神亭之事。”
三国中太史慈忠勇果断,谋略得当,不愧为三国风三的一代杰才,只叹早卒!他的儿子子太史享被孙权厚养,官至越骑校尉,曾任尚书、吴郡太守。
历程:断州变任→北海解围→战投孙策→扫讨江东→早逝英才。
管亥:生卒年不详,应卒约初平三年至兴平元年这段时间。青州黄巾军渠帅,富有勇力。后来围孔融于都昌,被救援的刘备击退。
历程:黄巾渠帅→围孔都昌。
第15章。涉及事件:董卓之死,李郭把政。涉及人物:李肃、王允、李傕、郭汜、贾诩、牛辅、胡赤儿、樊稠、张济。
事件:董卓之死:董卓到达长安后依然推持暴行,将平民百姓杀害当作战功,使得人人自危,伍孚、张温等不少的汉臣贵族也因此亡命;在长安城东修筑堡垒居住,又在郿县(董卓封地)修筑坞堡,里面存放大量搜刮来的财物,并有三十年粮食储备,董卓自己说:“不定关东,凭郿县守能活老。耗费了巨多的人、财力,土地荒废,流离失所。还废除汉代以来的五铢钱,改铸小钱,造成物价腾贵,一石米数万钱,百姓甚至官吏都痛苦不堪。
余众的汉臣何颙、郑泰等人为首的幕僚对董卓不满,作为义子的吕布也因一些关系与董卓不合。司徒王允见状用反间计终促使了父子决裂。初平三年四月,吕布按计跟在董卓后面,走到殿门,李肃拿剑刺去,董卓内部有衣甲,只刺伤了手臂,吕布抓住时机愤然挥戟刺向要害,在殿门一击刺死了董卓,私奴田景扑向董卓的尸体,也被杀死。
董卓死去的喜讯让长安多了一些光明之景,正当民众官吏想到如何度过太平的生活时,暗流已在涌动。王允、吕布因诛杀董卓有功,互为高傲,对对方互相抵斥,有了矛盾。民间流传王允要杀掉所有的凉州人,李傕等皆惧,李傕想遣散部队,逃回家乡,讨武校尉董卓劝阻道:“如果你放弃军队,孤身逃离,只需一个亭长就能抓住,不如齐心合力,攻打长安,成可为董卓报仇,拥戴皇帝,匡正天下;不成再逃也不迟。”
李傕采纳了,向长安进军的沿途招兵买马,到达已达十万人,又与董卓旧部樊稠、李蒙会合,协力攻克,到第八天,吕布部下叛变,开城门引敌入城,吕布抵不过,领数百骑兵逃走,王允被抓杀害。李傕等控制了汉献帝,李傕任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郭汜任后将军、樊稠任右将军,与三公一样开府纳僚,与三公合称六府,参与官吏的选举,争相提拔自己的亲信,争夺权力。朝廷只好按李傕第一、郭汜次之、樊稠再次任用他们推荐的人选,他们彼此互相猜忌,各存异志,动乱依旧继续。
人物:李肃?-192年,九原人,吕布同乡,以官名为重。演义中以赤兔马说投吕布,在汜水关献计华雄击败缺粮的孙坚。后在长安参与诛杀董卓,又为吕布先锋与牛辅军交战,兵败后被吕布斩首示众。
历程:董卓下将→叛董杀董→死于自人。
王允:137-192年,字子师,东汉末大臣,官至司徒。
王氏家族是山西的名门望族,世代担任州郡的重要官职,在当地影响很大,威望颇高。王允天资聪颖,独具慧质,深受上辈们的喜爱和赏识。在他们的影响和熏陶下,王允自小意气非凡,立志长大后不仅要继承和发扬父辈的传统,而且还要心忧国家,有益于东汉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志向和目标,王允时时刻刻注意自身素质的修养,虽出生豪门世族,但他并不迷恋奢侈的生活和舒适的享受,而是充分利用家里的优越环境,饱读诗书和泛阅经传。少年时期,王允就已经成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才子,远近文人学士都对他刮目相看。习文章、阅经典之余,王允还坚持习武强身。他崇慕卫青、霍去病的威猛和气度,同时也佩服他们誓死卫国的精神。认真不懈的文修武练不到数年,王允便出落为一名文韬武略、无不精通的全才。
公元156年,年仅19岁的王允被为举为郡吏。任职不久,便遇到一件棘手事件:山西晋阳小黄门赵津依仗主子是朝廷命官,在当地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百姓慑于赵津的淫威,不敢反抗。王允听后,气愤下令抓拿赵津,并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贪赃枉法,格杀勿论!”抓捕后即斩首示众,百姓奔走相告,拍手叫好,纷纷到王允所属的官署称赞为“父母命官”,王允由衷地感到高兴之余,更坚定了秉公为官的信心。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导致中央和地方买官鬻爵的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地方官僚权钱交易极为普遍。与王允同郡的同乡中有一个名叫路佛的游混无赖,从小娇生惯养,既无学识,也无德行,他仗着家里有钱势向太守王球交重金,买官来当。王球见钱眼开,昏官典范,马上给了一个补吏职位。
王允听后公然在大街上当众揭露路佛的丑行,并与王球变颜争辩,怒斥指责他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王球见有人断他财路,恼羞成怒,利用手中权力,很快将王允捉拿起来,投入牢中,准备随时杀掉。
刺史邓盛很早就听说过王允的事迹,很是钦佩他的才识和性格。当他得知王球要杀掉王允的消息后,立即亲自骑上快马,前往太守衙门,保释王允,请他做自己府中的别驾从事。王允很感激邓盛的救命之恩,同时也为邓盛的正义行为所感动,于是一心一意为邓盛效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邓盛也深感满意。在邓盛的提拔和宣扬下,王允的名声越来越大,为他日后步入朝廷做官奠定了基础。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之乱世雄风更新,第29章 历史、人物总概括三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