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贾汗在让自己亲爱的三儿子,奥朗则布去接待来自中国的使团的时候!
南京城!
在八月初。
大明朝的南京城内,收到了一份捷报!
这份捷报,乃是西北剿寇总督,简称西北剿总的大明朝辽国公周遇吉发来的。
皇城之内。
文武百官齐聚殿内,是弹冠相庆。
有些个老臣,甚至抹起了眼泪。
原因很简单。
在这份捷报上。
周遇吉郑重地向朱慈烺禀报了一件事。
嘉峪关已经被攻克,流寇已经仓皇西去。
在隆武二年的秋天。
大明朝原先的版图,也就是两京一十三省的地盘。
自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叛乱后,时隔三十三年之久。
又重归于一统了!
两京一十三省的地盘,一块也没有少掉。
这标志着,大明朝长达三十余年的内忧与外患,终于终结掉了!
标志着乱世的彻底的结束!
这如何能不让人欢欣鼓舞?
这不是,朝堂的百官,一个个激动至极的正朝朱慈烺道贺。
少不得,要写一份词藻华丽的贺表,给朱慈烺呈上。
而难得召开朝会,宣布此事的朱慈烺,也显得格外喜悦。
虽然云南,还没有被交接,但是,李来亨臣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所以,作为成功的终结掉乱世的大明中兴有为之君。
朱慈烺也是相当的高兴。
是朝群臣道。
“此普天同庆的好消息,自当是要诏告天下,让天下人共喜!”
“另外,朕还要大赦天下!”
“传朕旨意,凡我朝在北伐之役俘虏之汉奸,绿旗兵丁,及犯有通虏情事之汉奸,一律减其刑罚两年!”
好吧,朱慈烺一高兴,就直接的减了这些汉奸们两年的刑罚。
如果算上他们之前服过的苦役的话。
那么,他们大概用不了多久,就能够恢复自由身了!
而朱慈烺赦免他们的话一出口,殿内的群臣们,也开始了恭维。
“陛下仁德啊!”
“这些汉奸,大概都犯了死罪,可陛下饶了他们,真的是如天之恩,他们若不感激圣上仁德,那可就是丧了天良了……”
当然,赦免这些家伙的目的,除了高兴之外,例行赦免外。
朱慈烺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为即将开始的横扫漠北之战做准备。
嗯,连当初那些个汉奸都赦免了。
大明朝北征金国的大军,俘虏的兵丁,还不得被赦免?
充其量,也就是服个一二年的苦役罢了。
无疑是能够极大的动摇一下,那些个金国境内,非满洲系的士兵的。
而在大明朝重归于太平地。
彻底地终结乱世的同时。
位于西域。
哈密!
沿着这几年来,大唐帝国西迁的道路,途经一个又一个沿途的补给点,还有用尽各种手段,开挖出来的水井补给后。
西唐帝国最后一支西迁队伍,行进到了哈密。
这支绵延的队伍,有三万多人。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年男女。
还有少量漫不经心的西唐天兵。
在刚刚出嘉峪关的时候,这些大唐府兵们,还很上心的看着四周的百姓,可当出嘉峪关到了敦煌后,他们就不太在意了。
因为到了敦煌之后,再往后走,一旦掉队的,或者是逃跑的话,几乎是无生还可能了。
所以,在生存的压力下。
三万余人不得不迈着沉重的脚步,踏过了黄沙戈壁,到达了进入西域的第一站——哈密!
这些到西域当大爷的这些青年男女,却都面露沉重之色,灰头土脸的。
西唐帝国的西迁,并不是自愿的——不是谁都愿意到西域混饭吃的。
对于异域他乡,甭说是这些普通百姓了,就是李过手底下的大唐天兵,实际上也都是颇有怨言。
只不过,军队有军法管着,所以,才不得不西走。
而普通百姓,也长着腿,也有自己的主张,所以,大唐帝国的西迁,实际上是半强制性的。
而且,这个强制的方式,也很特殊,不是全家一块强制——这也不可能啊,因为走到西域这段路,可不是一般的难走。
哪怕是正值壮年者,因饥渴倒毙在沿途的,亦不在少数,何况是老弱?
所以,西唐的西迁人员,悉数都是青壮男女。
其中又以男性居多。
这些人,被手持着刀枪的大唐天兵,强行地从家中拘走,踏了茫茫的西去之路。
当到达了哈密这个落脚点的时候。
回首身后,故乡已经望不见了。
他们迷茫地看着眼前。
这时候,只听见前头,传来了一阵吆喝声。
“皇爷来了,快,快跪下!”
一听到这,这些西来的百姓,哪敢有丝毫的怠慢,纷纷地跪了下来。
而负责主持最后撤离的淮国公刘希尧,则是策马上前,朝李过参拜道。
“皇爷……”
“撤完了没有?”
李过看着面前,同样灰头土脸的刘希尧,一脸沉重地问。
“撤完了,全撤了,额们没跟朱贼交锋,而是一路撤,朱贼一路追,都挺有默契的!”
刘希尧说。
原来,这场大唐撤离中州之战。
并不像周遇吉捷报上所写的那么惊心动魄,什么流寇死战不退,但大明天兵英武无敌,前仆后继,勇夺城池险关,终于击败了流寇,然后夺下了嘉峪关。
实际上,这些都是假滴,假滴,没有一个字是真的。
这场大明朝收复终结乱世的战争,简直就是个笑话。
从六月始,李过就做出最终决定,要在冬天之前撤出华夏。
而大明朝的西北剿总辽国公周遇吉,也察觉到了这些。
既然一个想退,一个想进。
那还打个屁啊?
礼送出境就成了。
所以,周遇吉几乎就是跟着刘希尧的屁股,一路追到嘉峪关,最终不战而下嘉峪关的。
听完了刘希尧的禀报,李过点了点头,感叹道。
“唉,不容易啊!”
“皇爷,您在西域也不容易吧?”
一听这话,刘希尧打量起来了满脸风霜的李过。
“容易不容易,就这样了,额们大唐,如今到了这一步,只能在西域好生的经营喽!”
李过说道,而刘希尧却是又禀报了一个消息。
“皇爷,臣有一件事,还得禀报皇爷!”
“说!”
李过不假思索道。
只听刘希尧道。
“额打听到,太子殿下似乎是已经投降了,还得封了一个天南节度使,着汝国公,打算拿朱贼给的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撤到缅甸去,当朱贼的节度使……”
“朕都撤了,他留在云南,也撑不下去,这投降到缅甸,也是上策,不怪他!”
李过听罢,倒没有生气。
他跟李来亨这个长子,这辈子几乎都不可能再见面了,知道儿子过得还成,当上了大明朝的节度使,李过已经很欣慰了,倒也没有太过于苛责。
反正他也指望李来亨继承他的西唐基业了。
实际上,在李来亨离开后,李过又生了好几个孩子(李自成身体有问题,但李过没有啊)。
所以,现在李过不缺儿子。
再加上天高皇帝远的,他是不太在意。
“皇爷说的是!”
刘希尧赶紧说,又皱眉道。
“只是,额担心朱贼狡诈,太子殿下吃了亏……”
“这就不用担心了,朱慈烺此贼虽然奸诈,但信誉还是有些的,何况,缅甸这地方,还算紧要,这一只脚伸入到了印度洋,只要朱贼不傻,就不至于来亨他们动手……”
李过摆摆手道,朱慈烺这个封建皇帝,如果说唯一的优点的话,那就是他的信誉。
朱慈烺的信誉是杠杠的。
他既然授了李来亨天南节度使的职。
那么,在李过看来,只要李来亨不找死,老实行事,大概是不会有任何危险的。
……
西唐帝国成功的完成了胜利大撤退。
开始退守西域,专心的当自己的西唐帝国。
不再图谋中原霸业,跟老朱家争天下(这个天下是指传统的天下,吐蕃跟西域不在其中)的时候。
在刚刚召开过朝会后。
朱慈烺又见自己的心腹爱将,大明朝的杰出的青年将领——李定国确实是青年将领,他现在才二十八岁而已,甭管是搁什么时代,也算的上是年轻的了!
而才二十八岁的李定国,却已经是大明朝的国之柱石,第二名将(第一当然是朱慈烺了),虽然自崇祯二十年后,李定国这位名将,就已经沉寂了许久,一直猫在河南,负责训练骑兵,以及镇守华北等地,还参与到了对山东的征讨!
但是,在这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面。
李定国还真是有些透明了!
而现在,这位大明朝的第二名将,晋国公李定国,出现在了南京城,瞻园内。
“臣李定国,见过陛下!”
瞻园内的花园临湖的一处小亭子里,朱慈烺正陪着林妃,在这里赏着湖中的荷花,此时已是深秋,荷叶有些凋零,但荷花却仍盛开着几朵,而林妃的肚子,也愈发的挺了起来。
大概,再有一个月,便在临盆了!
此时,见李定国过来,朱慈烺随手将手中,喂鱼的鱼食,一把洒入到湖水中,然后朝一旁的伺候着的女官道。【穿】
【书】
【吧】
“送林妃回宫静养!”
说罢,朱慈烺亲自上手,将林妃给轻扶起,送出两三步,这才转过身来,朝李定国道。
“晋国公坐!”
“谢陛下!”
李定国倒没有推辞,而是大咧咧的坐下来了。
当其坐定后,朱慈烺目光凝重的打量着面前的李定国,相比于一年多前(朱慈烺在册封爵位是,见过李定国)李定国这一年来,并没有太多的变化,此时,只听朱慈烺道。
“晋国公,河南现在有多少骑兵可用?”
“皇上,河南现在有蒙古骑兵四万骑可用!”
“除此之外,还有精练敢战之御前龙骑两万可用!”
“最重要是,这两万御亲骑马,其中有近半,骑乘的都是河南出产的良马驹,比蒙古马高大,而且跑的快,而且,大抵还遗传了蒙古马的吃苦耐劳……”
李定国禀报道。穿书吧
河南马实际上是一种还算出色的马匹,在中化了洋马的基因,还有蒙古马基因后,绝大多数能被挑中战马的马匹,质量上还是比较优秀的,虽然比不上那些个正儿八经的大洋马。
但肯定是比蒙古马强的多了。
不过,虽然还不错,但也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河南马并不是一个已经固定下来的品种。
相反,育种工作压根就不是这么快能够完成的,河南马充其量,就是洋马与蒙古马配种,产下来的杂种马的名称,距离形成真的品种,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
四万蒙古骑兵,还有两万御前龙骑。
李定国在河南这两年,交出来的成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可是六万骑啊!
搁以前的华夏,想都不敢想。
当然,这主要也是因为,朱慈烺把千里沃野的中州平原,给当成了养马场的原因。
要是搁在别处,光是这些马儿吃的草料,就够让人头疼了。
虽然蒙古骑兵的数量,并没有朱慈烺俘虏的蒙古人多——也不是什么蒙古人都适合当骑兵的,以前蒙古骑兵数量惊人,纯粹是把良莠不齐的蒙古人全算到一块,才得出来的数字,而大明朝可不养废物,只养精锐。
所以,在汰弱留强后,李定国只练出来了四万蒙古铁骑。
剩下的蒙古人,要么在河南当马夫养马,要么就是被发去服苦役,或是干脆直接被杀了头!
不过,饶是如此,这六万铁骑,还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要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着的对手,也就是金国。
哪怕是把战争潜力给完全开发出来,充其量,也就是五万兵!
而且,论起质量,也不一定比这些蒙古人强。
所以,这次出征的胜算,还是相当之大的。
只见到,朱慈烺满意的颔首道。
“不错,不错,晋国公在河南,没有白呆啊,这么多精骑,足可以踏平草原了!”
“陛下,不敢这么说!”
李定国却显得格外的慎重,他目光凝重道。
“六万骑虽多,但草原也是广阔天地,光是一个小小漠南,就顶的上几个中原大了!”
“额们的兵虽众,但若是出兵后,还要防备这些清虏北窜,所以,出兵兵力,一定要在清虏的三到五倍才成!”
“要扎根篱笆,把网收紧了,不能让他们跑喽!”
“不能让他们逃到罗刹国,若是让他们逃到罗刹国的话,那可就将成我大明将来之大患了……”
李定国说道。
朱慈烺表示认同。
出兵计划已经定好了,此时,只听朱慈烺问。
“四路出兵,是已经定下来的,你也知道,朕现在问你,你打算领哪路出兵?”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大明之拉着崇祯南迁浮云散尽更新,第641章 领兵哪路?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