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听到郭康的劝告,小让娜一言不发,朱文奎却很有兴趣。
“那你们现在能理解其他文明么?”他好奇地问:“毕竟你们也待了这么长时间,两头都接触过,应该有相互‘翻译’的经验吧。”
“我们其实也经常理解不了。”郭康苦笑道:“我们当初上学的时候,既要学塞里斯史,也要学罗马史和近代欧洲史。结果大家经常吐槽,这三门课根本不该并列的。近代欧洲史太薄了……”
“欧洲史?你们自己编的教材吧。”让娜公主问。
“对啊,这东西可花了不少功夫。”郭康感慨道:“我叔祖当年主持编这本书,专门留下嘱咐,说今后要每隔五年就审核一次,十年就更换一次。一定要记住这只是个大纲,而且很可能还有不少错误。”
“这是为什么?”让娜公主有些奇怪。
“因为资料太复杂了,而且可信度也值得怀疑。”看过这本书的小让娜主动解释道:“很多历史资料,就是各地教会的记录,并没有塞里斯那种明确的官方史书作为大纲。这是很要命的。”Μ.chuanyue1.℃ōM
“官方史书虽然内容不见得都可信,但它提供了一整个框架,整体上的时间表、事件顺序和人物年代,都是可以确定的。就算有一些功绩被夸大,有一些事件被贬低,对于整体脉络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穿书吧
“我们这边麻烦的就是这点。”她摇头说:“真要论史料本身,其实也不少。毕竟各个教会都得从事统计教籍、核算税收之类的工作。哪怕是乡间的修道院,长期以来都积累了大量的记录。”
“但最大的问题,是这些记录没法串起来。就像只有一堆珍珠,却少了那条丝线。”她比喻道:“这种情况下,想编写通史,就得自己从头开始寻找资料,再考证它们之间的联系。这就麻烦太多了。”
“是这样。”郭康赞同道:“更困难的是,这些资料还存在于不同地方。比如想写一个地方的历史,就只能去当地搜寻记录。运气好的话,当地教士可能已经写了一些编年史著作,但这些书也都是区域性的,对于其他地方,可能根本不关心。大家的记录,也不一定能对上。”
“这确实就像一个个碎片,当地学者整理起来都得花不少功夫,更何况我们这种外人。当地领主和教会,也不见得欢迎我们去查书啊。”
“由于很多地方去不了,所以我们只能委托一些学者和商人去打听——但这种打听效率很低。就像郡主所说,他们的史料缺乏脉络,可能过了几代人之后,就连自己都不知道重要事件在什么时刻发生、在哪里被记录了。”
“这就好比伱研究隋末战争,但你只知道那段时间,各个教会都说天下大乱,连打了多久、谁在打谁都不清楚。因为各种记录里,都充满了教士们最喜欢的神学比喻和预言,有些人的描述会让你以为这是撒旦要反攻天堂了。”他举例道。
“不过,因为影响很大,一些比较靠谱的教会史学家也关注这场战争,记录下不少细节。你得知有一场著名战斗发生在虎牢关,得到天父赐福的李将军获得了胜利。但教会史一般也就写这么多,剩下的,你就得自己去找了。”
“如果李将军的家族还在,那你运气不错,大概还能从他们家的记录里找到相关的个人传记,获取更详细的信息。要是已经找不到了,那就更加麻烦了。虎牢关所在的教区可能也有一些其他视角的记录,如果教会史作者靠谱到准确记录了它的所在,当地教区修道院又恰好没有被战乱摧毁,那就可以再去那边一趟,把记录补齐了。”
“到此为止,也只是找到了这一个人。敌对方的窦领主和王爵爷到底是什么人——或者到底是人,还是某种奇怪的邪恶生物,都得继续考证。”
“别笑,这种咒骂,在描写和异教徒的战争中非常常见。”他耸耸肩,对小让娜说:“考虑到中原的争霸也是关系祭祀权的法统之争,它在欧洲的对应,可能比这种程度更夸张。而且鉴于欧洲记录者习惯性的夸张手法,我们还得亲自考证敌人的规模——反正不可能所有敌人,都有五百万之多的。”
“我说的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真正操作的时候,甚至光一个重名问题,就能让修史者崩溃了。如我之前所说,他们没有一个明晰的时间表。京兆的李约翰二世、万年的李约翰三世、京兆的李约翰二世的儿子李约翰三世……会混在一起。那种有名的大贵族还好些,能用外号和世系顺序区分。如果是那种不特别出名的人,可能就完全分不清谁是谁了。”
“这样啊……”让娜公主也没法否认,只能点点头。
“当时,我们是选取了一些事件,组成了一部简单的历史书,尽量把各国的主要大事,比如法兰克的建立和瓦解之类,都写进去,让学生们对那里有一些初步了解。”郭康回答说。
“只是,我们当时也没能整理太多,只能委托别人慢慢收集,之后渐渐去补。但就算这样,至今这部分内容还是比其他那俩薄了很多。”
“还历史呢。”朱文奎吐槽道:“这东西有学的必要么?不就是……”
他本来想嘲讽蛮族的,结果马王妃瞪了他一眼。朱文奎愣了愣,又看了看让娜母女,欲言又止。
“还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我们北方的敌对各国。了解他们要更为困难,但还是需要更加努力去研究。”郭康说:“了解了敌人,才能更有效率地战胜他们啊。”
“刚才不是说,这些人不好理解么?”小让娜问:“那学这些有用么?”
“不需要理解,只要知道他们的大概行为逻辑就行。”郭康告诉她:“像我们现在,就总结出了作战时的三条基本规则。”
“那是什么?”小让娜好奇道。
“可战可和,则战;可诛可赦,则诛;可袭可伐,则袭。”郭康说道:“这也是叔祖当年总结出来的。”
“虽然我自己其实也经常理解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但这些针对敌人行为,总结出来的经验,明显就很好用,号称叫‘郭氏三原则’。我们一直到现在都还用着。”
(本章完)
<!--over-->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正统大汗阿里不鸽更新,第二百八十八章 郭氏三原则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