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永历朱由榔李炎 > 第3章 枢密院与异姓王
  光烈三年的新春,由于奉天殿被焚的缘故,元旦大朝改在谨身殿进行,光复江南,兴克旧都,以及短暂和平的到来,都让这个新年格外喜庆,但原本心潮澎湃的江南士子们,却陷入了某种复杂情绪当中。

  朱由榔并未隐瞒什么,随着时间推移,有关天子以及年后朝堂巨大变动的不少传言开始散播。

  十二月除夕,内阁辅臣陈子壮外出回府的车驾被数十名士子拦住,为首一名举人,当场叩首,以血书询问。

  “闻天子欲以军将替内阁,颠倒文武之制,敢问学士可有此疏?”

  陈子壮倒是也不慌乱,数千人围观之下,冷静回应

  “是与不是,与尔等何干?此军国重事,当以天枢裁夺!”

  虽让兵丁驱散人群,维护秩序。

  次日年初大朝,有士子数百,于承天门外叩阙

  “陛下尧舜之姿,焉能做如此荒唐事,必是瞿、陈、吕、堵、姜,五奸臣弄权耳!蛮夷刚灭,又有权奸当道,我等士大夫,自当倒贼以还朗朗乾坤!”

  自古以来,学生都是最容易煽动的,尤其是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情况下,数百人浩浩荡荡,堵在承天门前。

  可宫内大朝却依旧没有耽搁,无论是天子还是大臣,就像没看见他们一样。

  这一刻,一种无力感爬上了所有人心头,他们更加深刻地发现,他们对这个横空出世,从肇庆一路打过来的朝廷,竟然如此陌生。

  大朝会之上,随着战事基本结束,各地督抚大臣、军中将帅,大部分汇集京师,他们可不仅仅是来过年的,自东征以来,凡立功、捐躯者数不胜计,也该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谨身殿高台之上,中书舍人谢颖扯开金色绣龙帛书,面对下方站立着的数百文武大臣,涨红了脸,朗声一一念去。

  已故光复中军副将塔天宝,力挽狂澜、身捐王事,追封绥国公,谥武肃。

  已故总兵余龙,追封潮郡公,谥忠简,已故总兵马进忠,追封榆郡公,谥武靖。

  此三将,爵位可由子嗣承袭一代不减等,由天子内帑出资,于军山湖畔立祠堂供奉。

  再往下,阵亡牺牲的其他副将、参将等军职追封,不多赘述。

  虽然残酷,可不得不说,纵使朱由榔万般重视,但大家更为期待的,还是剩下活着的封赏。

  朱由榔坐在丹陛之上的皇位中,正襟危坐,面色肃然,在琉冕之下,看不清表情。

  谢颖清了清嗓子,接着念道

  “光复中军都督、陈郡公李过,沉断英谋、忠勇无双,克立殊勋,加封宁国公。”

  高一功加封鄂国公,郑成功加封威国公,赵印选加封信郡公,刘文秀、艾能奇、焦琏、胡一青、王兴、郝摇旗等诸将共十九人,全部封侯。

  再往下,其余功劳没这么突出的总兵、副将一级还封了二十三个伯爵,再往下就都是散阶了,没必要在这里宣告。

  不过还有一个名字未曾念及,谢颖看到帛书最后,竟是顿了顿,才继续道

  “光复左军都督、齐郡公李定国,先以克复云南,由兴讨闽浙,有救驾之勋,阵战多铎、生擒博洛,功在诸将之冠。”

  “加封武威郡王!”

  此言一出,下面部分臣工议论纷纷,有明一朝,从无异姓王之说,即使是功高如徐达、常遇春,也是死后追封。

  如果这个旨意,是在嘉靖、万历、天启之时,甚至于之前的皇帝在位时,恐怕还没等对方念完,就已经有人冲上去“触柱血谏”了。

  但现在,仅仅是稍稍喧嚷之后,便回归平静。

  因为那里坐着的,不是哪个太后、文官、太监们拥立出来的继任之君,而是真正如同朱元璋、朱棣一样,“削平天下、混一宇内”的中兴之主!

  大朝会结束后,所有人却并未解散,已经六十四岁,年迈体衰的阁臣吕大器再次上疏乞骸骨,朱由榔挽留再三,最后同意,加封其为太子太傅,赐银五千、帛百匹,三公车马、仪仗,命刻立牌坊,御前兵马护持,礼送还乡。

  对于明眼人而言,这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吕大器在诸臣当中,年纪最大,身体也素来不佳,年前就多次上疏请辞了。

  问题在于,谁来接替他的位子。

  从之前风波之中,所有人对于天子心中所想都有所揣测,但事到临头之前,也不敢妄下论断。

  但很快,谢颖手中的下一封圣旨揭开了答案

  升武威郡王李定国,为光复军大都督府同知,刘文秀接任左军都督。

  大都督府同知,相当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是仅次于光复军大都督的职位,由于大都督为朱由榔亲领,也就是说,李定国将成为明军实际上的总指挥官。

  原本平息下来的议论之声,又开始响起,殿中侍御史连忙出前高声维持秩序。

  倒是四位阁臣,以及刚刚请命致仕的吕大器都没什么惊讶动作,大概早就知道了。

  可圣旨还没念完。

  升光复中军都督李过为枢密使,中军都督由赵印选接任,焦琏升任都督同知,同时李明忠升任前军都督同知。

  枢密使李过,入内阁参政。

  殿下顿时寂然,枢密使?这不是宋朝的职位吗?

  当然,其实明朝也有过枢密使,准确来说,是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那时还没有五军都督府,枢密院就作为最高军事机关存在。

  很快,下方就有大臣出列,朗声询问

  “陛下,我朝中已有光复军都督府统率军事,当年太祖皇帝废枢密院,就是因为五军都督府已代替其职,敢问陛下,这枢密使岂非重叠?”

  朱由榔闻言看向谢颖,这种大朝会里面,皇帝一般不用亲口说话。

  谢颖望着圣旨接着道

  “设枢密院,有枢密使一人,位同尚书,副使两人,位同侍郎,都承旨一人,承旨若干,均以武官充任,主理军中人事调动、编制、训练、兵械、条例诸务。”

  大臣们一下子明白过来,那名官员也回到位置上,这个枢密院的权责和大都督府并无冲突,但所有人却又把目光看向另一个方向。

  兵部。

  是的,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个新成立的枢密院手中权力,和兵部基本重合,直接占了兵部事务的一半。

  明代自土木堡以后,勋贵集团影响力丧尽,五军都督府基本上就是虚职。

  要知道,平常所说的军权,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统兵权、一个叫调兵权。夶风小说

  明朝中后期,文官掌控朝政后,调兵权基本为外派的督抚们掌控,而统兵权,包括兵械、将领官职调动、征兵等等工作,事实上都收于兵部之手,而文官通过控制兵部,来控制军权。

  可转移目光的百官们这才发现问题所在,之前的兵部尚书,不就是吕大器兼任吗?

  也就是说,此时兵部群龙无首,连个带头反抗的人都没有......

  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都督府是没事了,那兵部呢?如此一来,兵部还管个啥?

  谢颖接着道

  “征兵、将卒遣散安置、民兵训练、城防建设、军饷、军资审计依旧由兵部负责。”

  不少文官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就是朱由榔想出来的对策,一方面要把军权彻底从文官的影响中拔出来,同时还要让军方进入决策机关,能一方面又要尽可能的限制监督军权。

  既然不能以文驭武,那何妨以武制武。

  朱由榔事实上就是在效仿近代军队的指挥架构,把军权分为三个部分。

  兵部虽然权力大减,只能做些打杂的活,但手中依旧有三个关键权利,其一,征兵权,这是为了削弱军中的地方主义和宗族主义,军官能指挥部队,但不能挑选控制兵源。www.chuanyue1.com

  其二,退役安置,如此,军人的退役待遇不再由直属的将领安置,而是由朝廷统一安置,既能防范某些人喝兵血,也能让军人明白自己的待遇是谁给的。

  其三,军饷、军资审计,这项权柄最大,所谓审计不是说由兵部发饷,发饷工作肯定还是枢密院和都督府负责,而是查账!每年军费预算花在哪?花了多少?枢密院和各地都督府都得给兵部一个说法。

  相当于后世的国防部。

  而枢密院的建立,毫无疑问,就是奔着总参谋部去的,很多人误解参谋部,以为就是个幕僚机构,出出主意罢了,其实不然。

  总参谋部总管军队的编制、人员调动、日常训练等等几乎所有非战时的军队事务,是一支军队的“大管家”,也就是所谓的“统兵权”。

  至于剩下的都督府,事实上就是具体指挥战争的司令部了。

  如此,达到兵部(国防部,军事政务与审计机关)、枢密院(总参谋部,军事建设与领导机关)、大都督府和各军都督府(总司令部和战区司令部,军事指挥机关),三权分立,三个机构除了兵部会有部分文官参与,其余全部由军官构成。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永历朱由榔李炎更新,第3章 枢密院与异姓王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