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吧 > 历史小说 > 永历朱由榔李炎 > 第55章 小学(下)
  光烈三年,十月初

  南京礼部下辖的新衙门,督学司,正式揭牌。

  虽说新建的五百所小学在管理上归属朝廷和礼部,但名义上依旧属于“皇室财产”,毕竟是由皇家内帑出资建立、经营的。

  故而督学司虽然是礼部下属衙门,但要接受宗正府的大宗正吴王朱以海监督执行,每年的账本,要交给大内,皇后王芷审核通过。

  说起来朱由榔自家媳妇的任务是越来越重的,除了后宫事务外,还得管启民书社、海务公司的皇室股份,现在还有督学司的账本。

  一开始王芷建议可以让些内侍帮忙管起来,但朱由榔实在是对太监比较膈应,如今宫里还保留些内侍,也只是怕把这些太监放出去,他们没有谋生技能,估计会饿死。

  故而朱由榔虽然没有废除太监,但也从不新招,太监制度不仅仅是在观感上极不人道,更重要的是,很容易养成不良风气。

  直到清末,都有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为谋生路,自行阉割,想谋求入宫。

  这对于一个健康的民族而言,很显然不是什么积极向上和进步的文化。

  可随着政局稳定,朱由榔又积极谋求皇室从封建贵族的领袖,逐渐转变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这一过程中,宫廷事务依然非常繁重。【穿】 【书】 【吧】

  朱由榔最后选择折中,不任用太监,而是效仿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聘用女官来打理宫廷事务。

  而女官的最高上司,就是皇后。

  所谓女官,并非单纯的宫女,而是由民间聘用考核,签订合同,在宫廷中工作一定年限,有具体品级、俸禄的女性官员。

  这也算是朱由榔的一种对于封建礼教的进步尝试,毕竟女官任职都是在皇家内部的宫廷事务,这是皇帝家事,大臣文官们也管不着。

  而且早在《周礼》当中,古人就已经有女官制度了,在一些特殊时期,比如北魏孝文帝、隋文帝时期,女官地位甚至要比宦官高得多。《红楼梦》里,贾元春在宫中担任“凤藻宫尚书”,这个“尚书”,就是女官职务。

  只是过去的女官制度更像是后宫的补充,而朱由榔所设立的女官制更加完善、正规,并且不强调人身依附关系,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年限后,就可离开宫廷。女官不是皇帝的妃嫔,而是和文武官员一样,是皇帝的臣子,更确切的说,是皇后的臣子。

  -------------------------------------

  应天府,上元县小学是全大明第一家开门的皇家小学堂。

  大量的达官贵人们都想把自家孩子塞进去,因为他们都听到了风声,说是日后皇长子朱慈煊六岁以后,会被送进小学读书。

  这下子顿时让全南京的勋贵、文官、士绅、豪商们兴奋起来,要是自己啊孩子也能送进去读书,岂不是从小就能和太子爷建立交集?

  这是家族日后飞黄腾达的良机啊。

  结果按照计划,上元小学招生五百,最后来报名的家长却多达四千。夶风小说

  而且其中不乏军中公侯伯爵、朝中尚书侍郎一大堆,吓得督学司连忙派人来解释,表示由于南京人口众多,督学司这边规划,光上元县就要建设四所小学,教师资源都不差,不一定非得挤这上元一小不是?请各位大佬不要心急。

  但诸位家长只是表示呵呵。

  大家又不是图着什么教师好不好来的,真要学学问,这些家庭哪一个请不了名师?

  关键是太子爷啊!能和太子做校友,那日后是多大的政治资本?

  最后还是闹到了天子跟前,让朱由榔哭笑不得,下令以后出现类似情况,就抽签决定,但虽说是抽签,不过有个死标准,没有功名、爵位、官职的一般家庭,比例不得低于五成。

  他的确有把自家孩子日后送到小学读书的想法,集体生活是培养人的好方法,关在后宫里,早晚要变成废物。

  作为一个父亲,朱由榔都已经规划好了,这小子六岁就送到上元县读小学,日后还会设立府一级的中学,读完中学,扔到城外的大明兵学苑里好好操练两年,最后再找个不算太危险的偏远边塞去当几年基层军官。

  等磨练的差不多了,才调回来学习处理政务,即便如此,也得先从府县一级熟悉起来。

  否则一直养在皇宫大院里,搞不好又变成个朱允炆、朱祁镇那种大煞笔。

  反正朱由榔自信再个三十年再退休不成问题,在此之前,有的是时间慢慢培养。

  数百里外的杭州府中

  杭州知府顾炎武亲自出席了杭州府第一所皇家小学——钱塘小学的开学仪式。

  按照督学司的计划,第一批五百所小学堂,主要作为尝试,等通过实践健全制度以后,从明年光烈四年开始,以每年五百所以上的速度向全国普及。

  虽然朱由榔采取了不少打压士绅、平衡文武的政策,但整个光烈朝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反而大大提高了。

  尤其是对于秀才、童生等底层读书人而言,原本只不过是人厌狗嫌的穷措大,除了读书科举外,撑死就给哪家地主教教私塾,或是给别人当账房。

  而朱由榔的一系列政策下来,读书人可以去吏部、市舶司应聘为官吏,也可以去皇家小学应聘为有品级、俸禄的教师,如果年纪尚轻,还能去兵学苑当学员,走武官入仕。

  再加上海贸和商业的繁荣,大量新兴的商业行社们,也需要聘用不少读书人作为账房、掌柜。

  结果就是,现在整个大明,只要是读书人,基本都能找到一份体面工作,乃至于民间行社为了聘用人员,不得不大幅度提高工资,才能和官府抢人。

  乡间一般私塾,都已经开始缺先生了。

  顾炎武也颇为重视杭州府各县小学的建设,虽说整个政策主要是由皇室出资,但实际执行上,由于教育普及水平直接和政绩挂钩,地方官员想发设法也会给学校弄点优厚政策。

  比如杭州府,就有入学补贴政策,凡入学学生增加一人,府衙会给学校每年七钱银子的补贴。

  一年下来,全府八所学堂就是两千多两白银。

  顾炎武即使是在新政派官员中,也算是比较激进的一类。

  在朱由榔普及教育所激起的大讨论中,顾炎武一向主张,不只是应当建立县一级学堂,而且要强制全国适龄儿童入学,如果逃避教育的,应当处以罚金。

  支持这一想法的还有王夫之、连城璧,以及黄宗羲等人,但最后上面并未采纳,倒不是有什么不好,而是此时财政不允许。

  就算不用内帑,而是使用国库,这也是一笔巨大开销。

  至少在此时,北伐才是第一要务,所以财政上不能过度向教育倾斜。

  顾炎武为了凸显重视,将自家两个小外甥,徐元文、徐秉义都送进了学堂念书。

  顾炎武作为后世著名的明末思想家,在自己主政的杭州府,他继承了当年“江左狂士”李贽的男女平等主张,认为女童也应当进入学堂读书。

  但这个思想实在太过激进,而且男女同校,对于深受宋明理学熏陶的明代社会,也难以接受。

  但顾炎武却坚持己见,他在报纸上投稿文章,表示“母者,人之初师,育女,当为育人之要。”

  意思就是,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如果女性没有文化,又怎么会抚育出优秀的后代?

  这种思想虽然还是有局限性,只是把女性当做“母亲”的身份看待,距离真正的妇女解放运动还有巨大差距,但在这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宋明理学社会,已经相当进步了。

  于是乎,顾炎武自掏腰包,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集资在杭州修建了第一所女子小学堂。

  结果被几个迂腐的士子告上南京,但最后却是得到了朝廷和天子的认可。

  教育普及,没道理忽略女性,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就是要解放女性的生产力。

  但饭毕竟要一口一口吃,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所以目前官方虽然允许并且支持民间自办女校,不过皇室学堂的女校还没有铺展开来。

  归根到底,战争还没有结束,现在还不是放开手脚、大干快上的时候。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永历朱由榔李炎更新,第55章 小学(下)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