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满银而言,野鸭蛋只是意外之喜。
查看过后,他又进入蝎子池忙乎。
刚走两步,就惊起不少蚱蜢幼虫。在黄土高原野外自然环境下,蚱蜢一年可以繁殖两次。
不过它们在空间里显然不是这样,一年最少三次,正好给空间里蝎子们提供充足的食物。
当然,那些野鸡土鸡也受益不少,毕竟蝗虫长翅膀会到处飞的。
等走到石头堆旁,王满银揭开一块条石,就看到下方有几只蝎子张牙舞爪的逃窜着。
他眼疾手快,转瞬用细木棍夹起一只,顺利放入罐头瓶内。
接着,开始捉第二只……
随着石块不断被揭开,罐子里的蝎子迅速增多。
差不多半个小时功夫,王满银轻松捉两百多只。这些已经足够……现在蝎子刚从土缝里钻出来没多久,所以自己不能让数量过于夸张了。
等他捧着瓦罐打算离开时,突然停下脚步,望着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红薯地。去年春末夏初时,为养殖蝎子,王满银特意开辟了一片区域移栽红薯秧。
算下来,这片红薯秧已经差不多生长有一年时间了。
在外边,春红薯从种到收差不多要六七个月,而夏红薯只要四個月就有收获。
至于空间里边的,生长周期更短,只要三个月就可以刨着吃了。王满银原本以为,眼前这些红薯秧在去年冬天是就会干枯。
到今天他才猛然发现,这种植物很反常呀。
藤蔓依然在不断延伸生长着,叶子碧绿茂密,丝毫看不到衰败的迹象。
所以,红薯其实是多年生植物?
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儿,他本身是亚热带植物,只是被引进国内后,逐渐往北方种植,才变成一年一熟的。
如果气温合适的话,红薯理论上应该会一直生长下去的。
就好像辣椒,在北方一年一种,到南方却成了多年生植物,能长成两三米高辣椒树,可以供人源源不断的采摘。
想到这里,王满银有点小兴奋。
如果红薯也能够如此的话,自己以后就不用再费力种植。想吃的时候,直接从根部挖几个,再盖上土任其自动生长。
他立刻回头取来钉耙,找准一处红薯根开挖。
当然开挖前需要把周围红薯秧扯掉,防止里边可能藏有蝎子。
随着黄土被一点点刨开,一个无比膨大的暗褐色红薯显现出形状。
大,无比膨大!
尽管王满银心中有预料,还是没想到挖出来的红薯体型超乎想象,比平常人们吃的西瓜还要大上三分。粗略估计,最少超过二十斤,表皮粗糙,裂出一道道木质口子。
关键根部并非只结了一个红薯,而是五个,个头差不多大小。
一株藤蔓结出上百斤红薯,这绝对算是大卫星。
一亩地按最少六百株种植,红薯产量就是六万斤。空间里八九亩地如果全部种上红薯,将达到五六十万斤。
王满银被这个夸张的数字给惊到了,根本不敢继续想下去!
要知道,去年罐子村二队所有社员分到的红薯也不过二三十万斤。如此算来,够几百号人吃大半年了。
自己拥有的空间,真是个了不得的东西。只是在他手中,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可惜即使真能产这么多,也没办法把红薯拿出来分享。
感叹完毕,王满银才想起还没有品尝大红薯的味道。不知道时间越久,会不会越够味。他又取来砍柴刀,直接照着大红薯表面落下。
咔嚓一下,只切掉巴掌大的一块。结果他发现里边并非如自己想象的,是带着汁液的鲜嫩白芯或者红芯,而是淡褐色的木质纤维。
再砍一刀,依然如此。
王满银接连几下,将整个红薯剁碎,发现整个红薯彻底木质化。
他试着拿起一块放在嘴里咀嚼,满嘴的木渣滓,略带一丝甜味,但更多是发涩发苦,显然不能吃了。
将剩余几个红薯挨个切开,同样没什么区别。夶风小说
看来自己多想了,红薯生长时间太长,根部会彻底木质化。产量的确惊人,但除了喂猪,恐怕没什么卵用。
之前白激动了。
王满银想起村里的红薯下蛋丰产方,同样把红薯埋在土里生长两年时间,不知道会不会也木质化。
如果真如此的话,那纯粹瞎折腾了。
忙乎一通,差不多十一点。
他最初打算挖些远志柴胡带回去的,索性暂时作罢。
出了空间,便带着大黄朝家赶去。
刚走没多久,听到似乎有孩子在喊自己的名字。带着疑惑,王满银加快脚步。
翻过山梁,真看到毛蛋、山娃、平娃几人远远跑来。
他们边跑边喊着:“满银叔(哥),快回家,你家来客了。”
“来客人,谁呀?”等走进后,王满银出声询问道。
“不知道,忘问名字了。那人很有钱的,让我们来山里找你,一人给五分钱跑腿费!”毛蛋显摆着掏出手中的纸币。
山娃跟着点头补充:“没错,骑着自行车,穿四个兜的衣裳,别着钢笔!还给你家带了二斤猪肉。”
说到猪肉,几个碎娃直吸溜口水。
听完描述,王满银第一时间想到刘庆立。
随即又否定了。
刘庆立如果想送猪肉的话,完全可以等兰花下班时带回来,没必要专门跑一趟。
带着疑惑,他带上大黄急急朝村子方向走去。
到家,才发现老队友董刚站在场畔上。
对方已经不复上次见面时的狼狈模样,此刻穿有一身崭新的中山装,脚下踩着皮鞋,身旁还停着一辆凤凰自行车。
“满银,你总算回来了!我等小半天,不得已才让孩子们去找的。”董刚走到跟前,热情打招呼。
“董哥,你这……没事儿?”王满银说着话,从兜里摸出香烟递过去。年前对方闹出的动静挺大,连带他去县城看望董婶子时也差点惹上麻烦。
而且现在正严着呢,到处打击投机到把,连郭逵娃都被抓了。
董刚倒卖二手自行车,问题应该更严重的。
“放心吧,早没事了。有事我也不敢大摇大摆往你家跑!今天有时间,咱们好好喝几杯!知道你家开代销点,我就没拿其他东西。”说着话,董刚指了指车把上挂的两瓶西凤酒,外加二斤肥猪肉。
“董哥,见外了,快进屋坐……”王满银赶忙开门,把董刚让进屋里坐。
对方打量过后,随意问道:“上次来就没见到弟妹,还在供销社上班呢?”
“嗯,”王满银点头回应。
随即,他倒了杯开水,从隔壁端来一盘瓜子和糖。
“满银,上回谢谢你了,这是借你的。”说几句闲话,董刚便早早把准备好的钱和粮票掏出来。
王满银推辞两次,就收下来。
“回去听我妈说过,你年前还惦记着送了半袋玉米面。哥们没出事的时候也风光着呢,身边围着七八个朋友,一个劲儿叫‘哥’。真落难才能看清人心,往日喊得亲热的人都不见踪迹,半年都不登门。”说起往事,董刚很是唏嘘。
“董哥,都过去的事情,还提这干啥哩。你的事情真了结了。”王满银好奇的追问。
“嗯,我一个姑父在黄原市上班,之前购买二手自行车也是通过他的关系。知道我出事后,他又托朋友找到原西县工作组的人……”
听董刚说完,王满银才知道对方倒卖自行车时的弯弯道道。
董刚每次填写货运票据时换成左手写字。至于提货时需要个人盖章,他用假名字雕刻了几枚印章。
正是因为这份小心谨慎,工作组去火车站货运部调查时,才没有找到和董刚有关的票据。
再加上他姑父从中撮合,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不过经过此事,倒腾二手自行车的买卖彻底做不成了。
接着,董刚略带得意的开口:“我原本想早些过来找你的,不过前段时间在黄原市等招工名额,直到现在才有空。看看我的工作证,黄原市国营编织厂采购员。”
说完,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崭新的红色硬皮小本本。
“董哥,你这从哪里弄来的,跟真的一样?”王满银接过硬皮小本打开,只见里边贴有一张醒目的照片,还详细写着董刚的个人信息。
他来回翻看几次,愣没看出什么问题。
“什么假的,这就是真的……我现在是工人了。为一个名额,足足花了这个数。”董刚伸出两根手指头。
虽然对方没有说的太清楚,但王满银已经明白过来。
现在当工人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招工。这种看似简单,其实门槛很高,必须经过推荐。就比如罐子村前段时间分下来的两个招工名额,点名必须是知青身份。
即使不需要知青身份,也很难落到普通社员头上,一般在公社层面就被分完了。原著里,为给少平争取一个煤矿工人的名额,田晓霞打着父亲的名号跑了几个部门。
至于另一种方法,则是接班顶替。说白了就是上边有规定,单位职工退、离休后可由子女顶替上班。
当然规定是规定,里边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如果自己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已经在其他地方参加工作,又不想浪费掉这个名额,可以让其他亲戚朋友接班,甚至悄悄卖出去。
董刚得到的名额,应该就是后一种。
即使如此,也需要有关系才能完成,否则工厂不认的。
王满银心中有些小郁闷起来。他现在才知道,当年一起在县城参加活动的同伴们,背后多少都有些关系。刘庆立的父母在县供销社上班,胡永州有个表哥叫高凤阁。本以为董刚和自己一样,没曾想人家又冒出来个姑父。
算来算去,就前身属于普通人。
他这边正感慨着,董刚又开口道:“满银,你对我有恩。这次我登门就是想送你一个挣钱的门路。放心,绝对不会出什么差错……”
“董哥,你先说一下我听听。”王满银不置可否的回答。
他心里早打定主意,啥挣钱门路自己也不干。
守着空间,一年稳稳当当破千快,王满银实在没有外出瞎胡跑的心思。
“替我们厂收玉米皮!八分钱一斤,厂里每月按一定比例给你提存,反正你家开着代销点,就当额外来钱了。你只管收,到时候收多了给我说一声,厂里派卡车过来拉货。咋样?”
“董哥,你给我开玩笑吧,玉米皮能卖八分钱一斤?”王满银瞪大眼睛,难以置信的开口。
他不是刚穿越时的小白了,现在对农村粮食价格门清。粮库收购玉米才八分钱一斤,玉米皮怎么可能同一个价。
玉米皮指的是玉米棒子外边那一层纤维表皮,质地柔软有韧性,农村人经常用它来编织绳子。另外,也是上好的引火柴。
这玩意儿如果能卖钱的话,估计村里人会高兴坏了。
“骗你干啥,我当然知道玉米皮在农村当引火柴……关键还可以做编织。告诉你,现在我们厂用玉米皮编织的壁毯、地毯、坐垫非常红火,出口到国外几十个国家,说是环保啥的。”
“真的假的?”这下,王满银更惊讶。
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个时代外国人已经开始讲究环保了。
不过在心里,王满银已经认定董刚没有撒谎。毕竟“环保”这个词,现在一般人根本无从知晓的。
“嗯,我刚开始听时,也觉得是瞎扯淡,偏偏老外就稀罕这东西。你知道用玉米皮编织的一个直径三十六英寸的圆形地毯值多少钱?告诉你,厂里收购价九块钱,卖出去挣的是外汇,价格更高。英寸知道不?国外的长度单位,你说外国人是不是傻帽……”
王满银自然知道英寸,1米=39.3英寸。也就是说,编织一张锅盖大的玉米皮垫子,能卖九块钱。
村里有的是玉米皮……王满银登时激动起来。
董刚依然在劝说着:“满银,听哥哥一句,别犹豫了,做吧。如果不是咱们俩的关系,我早找别人了。玉米皮连三类物资都算不上,没人管的,只要你给村里说一声就行。我们厂做外贸的,可以不通过供销社采购物资,办事比较宽松。我可以说动厂里,把你们村设成采购点,到时候由你负责……”
“每月给村里交点钱,就当是亦工亦农。只要收购的玉米皮足够多,一年下来,我保准你轻松挣两百块以上!!”
【穿】
【书】
【吧】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常远王满银更新,第二百一十九章 找上门的发财机会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