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秋参与杭州政治协商会议工作始于一九八七年,担任了市政协第六、七届委员直到二00二年从杭师大退休为止。接下来,又从二00三年开始,继续担任省政协第九、十届文史特邀委员,前后历时二十年(注1)。
一九八七年,林正秋作为“社会科学界”代表当选杭州政协的第六届委员。
一九八七年政协准备出版文革后的第一期《杭州政协文史资料》,邀请他撰写一篇关于杭州城市历史发展的文章,准备放在创刊号上。林写了一篇题为《杭州城市发展史略》,在文中论述了城市发展的六个阶段,原始部落、钱唐古县、东南大郡、吴越国首府、南宋都城以及明清至民国时期成为省会,共有一万五千多字,刊载在首期《杭州政协文史资料》上。
这是林正秋参与政协工作后完成的第一个写作任务。
林是杭师院历史系教师,在政协的提案以社科研究与文物保护相关内容为主,如何保护凤凰山南宋皇城遗址?皇城遗址东起凤山门,西至凤凰山西,南起宋城路,北至万松岭,御苑内遗存的石刻、石景颇多,有泉有池,只是地面景观少,相对分散,并不能像其他景点那样,能够被游人一探究竟。提案中,他对遗址未来的开发,做了颇为到位的设想。
对于遗址公园内仅有的一个宋帝题写摩崖石刻“忠实”二字,许多游客不明所以。
林在文中解释道,此地在宫苑后院,原有一个亭子,称“忠实亭”,故有高宗题字,原意或许是宋帝希望属下能够“忠实”于大宋王朝。
他以政协委员身份多次呼吁保护南宋皇城遗址,也是最先提出将此处列为市级文保单位;后来这个遗址又被定为省级文保,直至二00一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
凤凰山的南宋皇城的遗址,方圆四·五公里。如果不是他的呼吁,很难说这个国家级文保单位会成什么样子?他的另外几个提案是南宋御街中山路与河坊街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及如何整理杭州百年老店的历史等,均引起了相关领导人的关注。
他的这些提案,为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七届政协会议,林被增补为文史委员会的副主任。此后的五年任期中,参与了政协的文史调研工作,如苏东坡纪念馆、南宋官窑博物馆、孔庙、杭州碑林、余杭章太炎纪念馆等的展示与评审方案或座谈会之类,并为之提出建设性意见。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林正秋参与杭州城区各县区政协文史工作的机会更多了。
此举与市委重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挖掘相关,例如,他参加了西湖综合治理保护工程,一直参与市区政协的相关工作。市政协与园文局联合召开专家论证会,深入挖掘了西湖南线在历史文化积累,林正秋均参与其中。
在此期间,他还为《杭州政协》杂志“文史专栏”写了十多篇与杭州相关的文史文章,林考证并历数昔日吴山上的道观,较著名的玄妙观、重阳观、紫阳庵、通玄观、七宝山三茅观等,一一将这些道观宫庵展示笔下。
还有就是与政协议案相关的文章,诸如,关于南宋皇城遗址保护与利用建议;
南宋御街古今谈;
南宋杭州的酒楼与饭庄;
岳飞被害的风波亭等。
二000年以后,杭州政协成立了文史研究会,林被聘为顾问。他利用多年来积累的人脉,动员了古都研究会更多的人参与文史撰写。文史研究会编辑出版《明代杭州研究》,收录了他写的二篇文章《明代杭州道教宫观初探》与《明代西溪名人洪钟及祖孙传略》。
文史研究会召开了一次“民国杭州学术研讨会”,会后,出了一本《杭州民国研究》的书,林送来的论文题目是《民国杭州道教协会》收录进这本书。
二00三年以后,林正秋作为省政协第九届(2003-2007)与第十届(2008-2012)文史委的特邀委员,为省政协文史委主办的《浙江省文史资料》撰写文章。
在二00九年第三期上,发表了《研究南宋古都,服务杭州经济》,记述了林以亲历者的身份,在改革开放后研究南宋都城所做的几件事:一是在杭州日报开辟“南宋故都”专栏;
二是开发仿宋菜肴的前后经过;
三是如何为宋城建设出谋划策;
四是在凤凰山南宋皇城遗址保护与利用上献计献策;
五是为多部宋代影视剧提供数据或当他们的文化顾问。
在担任特邀委员的若干年中,城区内的西湖区、拱墅区、上城区、江干区、萧山区政协均编撰了与本区相关的文史资料,他向区文史委说明挖掘区域文化历史沉淀的重要性,在这些出版的文史类书籍中,均有林正秋的付出,或亲自撰文或者帮助审校。
一九九九年,拱墅区政协为配合运河综合工程建设,成立了拱墅区运河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人员编撰了《运河传》、《运河行》、《运河游》三本书。林正秋参与了《运河游》的编撰,还参与了下城区政协保护孩儿巷与陆游纪念馆的事(见本书二十一章)。m.chuanyue1.com
上城区政协准备出版《杭州中山路人文纪事》一书,讲述中山路的历史沿革,虽说内容丰富,但是缺少南宋御街介绍,林补写了一篇《南宋御街史述》,作为这本书的补充内容。
在打造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时,综合指挥部邀请林参加会议。
在会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千多年前的御街,今已在地下一、二公尺,无法恢复与重建。如果要在中山路打“南宋牌”,就必须有御街的若干元素,那怕是象征性的几个点也行,让游客找到南宋文化的影子,力求把御街历史文化与今日商业文化地融合起来,以促进杭州的商业繁荣。
二00八年开始,西湖区政协文史委决定编写一套《之江文化丛书》,林应邀参与,林教授的家就在文二街的师苑新村,西湖区的地域之内,西湖区也是他参与杭州各区文史委工作次数最多的地方,当然,这与区政协领导对地方文化挖掘的重视不无关系。
林认为,西湖区政协出版的《之江文化丛书》与《西溪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内容确凿,文笔流畅,大多是首次披露,很有存史价值。
他本人不仅担负审核稿子,也动手写文章。
西湖区政协还将一些文化课题交给以林为会长的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参与,他特别在会上发动会员动手写作,接下来,西湖区城建局在准备改造道路,在“两纵三横”与“四纵”(注3)项目中,指挥部立了若干课题,专门深入整理该地区的文化积淀,供设计建设单位参考,以林为代表的古都文化研究会成员大多参与其中。
注释:注1政协委员五年一任,政协会议每年召开一次。
注2,《江南闻名的杭州花朝李》刊载《杭州/生活质量》2010年第3期(摘自网络);穿书吧
注3两纵三横改造,即“两纵”教工路、学院路;三横,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四纵”即,杭大路、古翠路、玉古路、古墩路(摘自网络)。
穿书吧为你提供最快的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庐上雁更新,第22章 在政协文史委工作免费阅读。https://www.chuanyue1.org